遵义会议带来的振奋与部队休整期间的宁静,终究被战争的阴云再次驱散。蒋介石得知红军主力在遵义地区集结并召开重要会议后,勃然大怒,急调周边各路国民党军,企图趁红军立足未稳之际,实施合围“剿灭”。大战的硝烟味再次弥漫在黔北的山峦之间。
警卫团很快接到了师部的紧急命令:敌军周浑元部一个加强团,正从东南方向朝遵义猛扑过来,企图抢占外围制高点。命令你部,立即前出至老鸦山一线,构筑防御工事,坚决阻击该敌至少五天,为城内会议结束和主力部队调整部署争取时间!
“他娘的!到底还是来了!”李云龙接到命令,不惊反喜,搓着手,眼中闪烁着好战的光芒,“一个加强团?想吃掉老子?看谁牙口好!传令下去,一营、二营立即出发,抢占老鸦山有利地形!炮兵排、火力连跟进!装备科……老林!”
“到!”林烽早已等候在一旁,神情严肃。
“这一仗是硬仗!要顶五天!”李云龙盯着林烽,“老子在前边顶着,后面的弹药供给、家伙事儿的维修,可就全看你的了!有没有问题?”
林烽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快速在心中盘算:一个加强团,兵力约两千五百人,火力必然凶猛。己方一个团,虽然经过扩充和装备,但兵力仅一千二百余人,要阻击五天,弹药消耗将是天文数字,武器损耗也必然极其严重。
他沉吟片刻,抬起头,目光坚定:“团长,没问题!但我需要时间准备。根据敌我力量和阻击时间预判,这场战斗的弹药消耗量会非常大,尤其是机枪子弹和迫击炮弹。武器损坏率也会很高。我建议,在部队开拔构筑工事的同时,我们装备科全员立刻进入战前紧急生产状态,最大限度储备弹药,特别是复装子弹和制造炸药包!同时,所有维修工具和备用零件必须准备充足,随时准备前出抢修!”
“好!就按你说的办!”李云龙对林烽的判断深信不疑,“需要什么,直接跟老丁说!全团资源优先保障你们!老子只有一个要求:仗打起来,老子不想听到因为没子弹或者枪坏了撂挑子!”
“保证完成任务!”林烽敬礼,转身立刻跑回装备科大工棚。
此刻的工棚,已经听到了远处隐约传来的炮声和紧急集合的号声,大家都意识到大战将至,气氛紧张而凝重。
“全体集合!”林烽站在工棚中央,声音沉着有力,“同志们,情况紧急!敌军一个加强团扑过来了,团长命令我们团在老鸦山阻击至少五天!这是一场恶仗、硬仗!我们的任务,就是确保前线战友枪里有子弹,坏了有得修!从现在开始,取消一切休息,全员加班,全力生产!”
他迅速下达指令: “复装小组!启动所有设备,‘自动送壳’装置全部用上!原料优先保障!我要你们在部队接敌前,尽最大可能多生产出一发子弹!目标是未来五天,日均产量必须维持在一千发以上!” “锻造组、修复组!抽调大部分人,全力制作炸药包!特别是破片加强型的‘铁刺猬’!敌人兵力密集,这玩意好用!按照最大产能生产!” “质检组!赵小花,你带人严格把控出厂质量,但同时也要加快速度!战时标准可以适当调整,但底线必须守住!” “其余人员,检查整理所有维修工具,清点备用零件库,做好分组前出抢修的准备!张师傅,您的快速淬火工具包一定要准备好!”
命令清晰,任务明确。整个装备科如同一台瞬间提升到最高功率的机器,疯狂运转起来!
复装区域,两台经过改造的压力机开足马力,操作员们几乎是机械地重复着装药、压装的动作,杠杆扳动的“咔哒”声和自动送壳的“啪嗒”声密集得如同雨点。弹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消耗,成品子弹则源源不断地被装入木箱。
炸药包制作区域更是热火朝天。张铁匠带着人将提纯好的黑火药与铁屑碎石按比例混合,用力压实。小张和刘二则带着另一组人,熟练地用铁丝将混合炸药捆绑成各种规格的药包,尤其是那种狰狞的“铁刺猬”,做了一个又一个,堆成了小山。
工棚里弥漫着硝烟、火药和金属摩擦的味道。没有人说话,只有各种工具碰撞和机器运作的声响。汗水浸湿了每个人的衣衫,但没有人停下。他们都知道,自己手上快一分,前线的战友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炊事班长老周带着人送来了饭菜,大家也只是轮流匆匆扒几口,又立刻回到岗位上。 李云龙不放心,趁部队开拔前特意来工棚看了一眼。看到这热火朝天、秩序井然的场面,闻到那熟悉的火药味,他满意地点点头,对林烽说:“好!就是这股劲头!老子把家底都交给你们了!”他甚至亲自挽起袖子,帮着搬了一箱刚装好的子弹,才匆匆赶往集结的部队。
经过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的奋战,当老鸦山方向传来密集的枪炮声时,装备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新复装子弹一万两千余发,各式炸药包三百多个(其中破片加强型一百五十个),以及大量整理好的备用零件和工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