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在草地边缘择地扎营,进行进入沼泽区域前的最后准备。空气中已然能感受到那份特有的湿闷,以及隐隐传来的、腐烂水草的特殊气息。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看似平静却杀机四伏的茫茫绿色,每个人的心情都不轻松。
“水!”这个字眼,成为了所有准备工作的核心。李云龙下了死命令:所有饮用水,必须经过蒸馏器处理!谁敢私自饮用未经处理的水,军法从事!
压力来到了林烽和临时组建的“技术保障小组”身上。光有理论和几个样品可不行,必须尽快批量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简易蒸馏器,并让战士们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林烽立刻找来了木匠老李和铁匠老王这两位新加入的“宝贝疙瘩”。
“李师傅,王师傅,现在全军上下能不能喝上放心水,可就全指望咱们了!”林烽开门见山,指着地上那套演示用的蒸馏器,“这东西,原理两位师傅都明白了。现在需要尽快做出至少二十套来,分发给各连队和团部直属队。”
老王师傅敲了敲那铁锅,又看了看倒扣的锅盖和上面焊接的集水槽,信心十足:“林专员,您放心!这铁家伙事包在我身上!咱们缴获和携带的备用行军锅还有不少,改造起来不难!就是这集水槽,用铁皮敲打出来就行,结实!”
木匠老李则拿着那根用来引导蒸汽和冷凝水的竹筒,仔细端详着:“这竹筒子好办,这周边就有竹林,俺带人去砍!保证选老韧的竹子,打通关节,不漏气!就是这接口处……”
林烽接口道:“接口处用湿布条缠紧,或者用和好的黏土封堵,临时用没问题!关键是密封,不能让蒸汽跑了,不然效率更低。”
“成!俺明白了!”老李用力点头。
说干就干!老王师傅立刻带着几个有点铁匠基础的战士,找了一块相对平整的地方,支起简易炉子,将从各连队征集来的多余铁锅和找到的一些废旧铁皮进行改造。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很快响彻营地。
老李则带着一队战士钻进附近的竹林,挑选合适的竹子砍伐、搬运回来,然后按照要求截成长短合适的竹筒,仔细打通内部的竹节。
林烽则穿梭在两处“工地”之间,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 “王师傅,这个集水槽边缘要再敲得光滑一点,不然容易割手,也影响水珠汇集。” “李师傅,这根竹筒内部没打通干净,再通一下,不然水流不畅。”
整个营地仿佛变成了一个临时的“净水设备制造厂”。战士们好奇地围观着,议论着。 “嘿,你看老王师傅那锤子抡得,真带劲!一口锅转眼就变样了!” “老李师傅这竹筒削得真光滑!这手艺,绝了!” “咱们林专员真是能文能武,连怎么做净水器都懂!” “废话,不然能叫专员?咱们就等着喝干净水吧!”
李云龙、孔捷、丁伟也时不时过来巡视一下。看着一套套看起来简陋却结构巧妙的蒸馏器逐渐成型,李云龙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好啊!咱们这警卫团,快变成小后勤基地了!老子喜欢!”
孔捷笑道:“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智慧。有了这些东西,战士们心里就踏实多了。”
丁伟则更关注效果:“林烽,这玩意儿出水量到底怎么样?别忙活半天,不够大家润喉咙的。”
林烽早有估算:“报告丁团长,效率确实不高。一口大锅烧开,估计一两个时辰能收集到一两碗干净的蒸馏水。但咱们可以多套同时工作,轮流烧水,积少成多。最重要的是保证水源安全,避免非战斗减员。渴,还能忍一忍;中了毒,可是要命的。”
丁伟点点头:“是这个道理。安全第一。”
很快,第一批二十套简易蒸馏器制作完成并分配了下去。接下来就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
林烽选择了一处靠近水源(一个看起来就不怎么干净的小水洼)的地方,将各连的炊事班长、卫生员以及骨干代表集中起来,进行现场培训。
他亲自操作:将浑浊甚至略带异味的水倒入改造过的行军锅中,盖上那个带着集水槽和竹导管的奇特锅盖,在锅盖外部铺上湿布并不断淋水降温,然后在集水槽下方的竹管出口处放上一个干净的水壶。
点燃宝贵的干草和牛粪,锅里的水逐渐加热、沸腾,蒸汽滋滋地往上冒。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看着。
很快,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那根竹导管的出口处,开始一滴滴地渗出清澈的水珠,然后逐渐连成细线,滴答滴答地落入下方的水壶中!
“出来了!出来了!真出来了!” “是清水!好清的水!” “神了!这脏水真能变干净?”
战士们发出阵阵惊呼,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林烽接了小半碗刚收集到的蒸馏水,自己先喝了一口,然后递给旁边的李云龙:“团长,您尝尝。”
李云龙将信将疑地接过碗,看了看那清澈无比的水,又闻了闻,没有任何异味,这才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小口。水是温的,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非常纯粹的“水”的味道,没有任何土腥味或怪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