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疙瘩兵工厂的生产如火如荼,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设备也逐渐完善。然而,随着产量提升和产品种类增加,一个新的问题悄然浮现——产品质量的波动性。
这天,李云龙兴冲冲地拿着刚送检的十支新步枪来到组装区,脸色却有些不好看:“林烽,你看看,这十支枪,都是刚下线检验合格的,可老子怎么感觉手感有点不一样?这支拉栓顺滑点,这支就有点涩?还有这准星,好像也有点细微差别?”
几乎同时,王承柱也跑来“诉苦”:“林专员,新送来的这批迫击炮弹,重量好像没那么一致了,打出去散布好像又大了点……”
赵小花更是拿着记录本,皱着眉头汇报:“林专员,最近复装子弹的哑火率好像有轻微上升,虽然都在允许范围内,但趋势不太对。”
这些问题看似不大,却像一根根细刺,扎在林烽心里。他立刻意识到,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缺乏统一、严格的生产标准导致的。之前规模小,靠老师傅们的个人经验和手感还能维持,现在产量大了,环节多了,没有标准,就会出现公差积累、质量波动。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林烽在当晚的技术骨干会议上严肃地说,“咱们现在不是小作坊了,是兵工厂!是供给成千上万战士杀敌保命的地方!产品质量必须稳定、可靠!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战场上,一颗哑火子弹,一个卡壳的枪机,可能就要了一个好战士的命!”
他的话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周文海推了推眼镜:“林同志说得对。我以前在厂里,也是按图纸和工艺卡干活,差一丝都不行。咱们现在确实有点……各凭经验了。”
老王师傅也点点头:“是这个理儿。俺的手感是俺的,徒弟的手感是徒弟的,传着传着就走样了。”
新来的留学生苏沐辰也从化学角度赞同:“工业化生产,标准是基石。没有标准,就无法保证批量产品的一致性。”
“所以,”林烽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立刻制定我们自己的《临时兵工厂生产标准》!让所有人干活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说干就干!林烽立刻牵头,成立了由周文海、老王、苏沐辰、陈思远、赵小花等技术和质检骨干组成的“标准制定小组”。
这项工作繁琐却至关重要。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和统计。
他们收集了大量生产数据:测量了几百根合格枪管的内外径、膛线深度,统计出波动范围;测试了不同批次的钢材硬度、含碳量(通过土法火花鉴别和经验估算);记录了成千上万发子弹的装药量、底火击发率、弹头重量尺寸;甚至跟踪了每支步枪在不同条件下的故障情况……
工作量大得惊人,常常挑灯夜战。小豆子等学徒成了最好的测量员和记录员,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
基于大量的数据和分析,结合现有条件和实战需求,第一版《石疙瘩兵工厂生产标准(暂行)》终于出炉了!
这本用油印机印制的小册子,虽然简陋,却内容详实:
· 尺寸公差篇:明确规定了各类零件的允许误差范围。例如:“枪管内径公差:±0.05毫米”、“撞针突出量:1.25毫米,公差±0.02毫米”、“子弹头重量:9.5克,公差±0.1克”…… 每条后面都附有简单的测量方法。
· 材料要求篇:规定了主要原材料的性能指标。例如:“枪管用无缝钢管,含碳量需≥0.4%(估算),硬度需达到XX标准(用锉刀试验法)”、“弹簧用钢丝,需经油淬火回火处理,弹性恢复率≥XX”……
· 工艺流程篇:关键工序的操作规范。例如:“膛线拉削时,冷却油需持续供给,流量不低于XX”、“炸药熔化温度严禁超过XX度”、“零件清洗必须经过碱水、清水、油洗三道程序”……
· 成品检验篇:详细列出了最终产品的检测项目和合格标准。例如:“步枪需进行XX次空击发、XX次实弹射击测试,故障率低于0.5%”、“迫击炮弹需进行跌落试验(模拟)、射程与散布圆测试”…… 赵小花领导的质检组权力极大,拥有“一票否决权”。
标准制定好了,推广和执行却是更大的挑战。
许多老师傅习惯了凭经验干活,觉得按条条框框来太麻烦,束缚手脚。
“俺干了十几年铁匠,打出来的东西就没差过!还用量?”张铁匠最初有些抵触。
“这子弹头重一点轻一点,能差多少?忒麻烦了!”一个复装子弹的老战士嘀咕。
林烽深知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他没有强行命令,而是组织了一次对比展示会。
他让老师傅按老方法做一批零件,让严格按照新标准做的学徒也做一批。然后匿名编号,进行盲测。
结果显而易见:老师傅做的零件单个看可能不错,但批次间有差异;而学徒严格按照标准做的,一致性非常好!组装成枪后,标准件组成的步枪动作一致性明显更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