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堡兵工厂的生产是越来越红火,零件标准化也推行得有声有色,图纸上的公差要求是越来越精细。可这日子一长,一个新的烦恼却像春天的野草一样,悄无声息地冒了出来,而且有越长越旺的趋势。
这事儿,最先是在步枪车间的组装线上暴露出来的。这天,老张正带着人组装新一批的“81式-2”步枪,一个老师傅拿着两个刚从不同班组送来的、图纸上标注着完全一样尺寸的击针,准备往枪机上装,结果发现,一个稍微松了点,一个又有点紧,得用小锉刀稍微修一下才能装进去。
“咦?怪了事了,”老师傅嘟囔着,“按图纸来的啊,咋还不一样了呢?”
起初大家没太当回事,觉得可能是哪个学徒工手生,没做到位。可没过几天,类似的问题接二连三地出现:炮弹车间送来的闭锁块,和炮闩配合时有的顺滑有的发涩;机枪车间加工的复进簧导杆,尺寸也出现了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差异……
问题反馈到林烽那里,他立刻警觉起来,把各车间主任和技术骨干叫到一起开会。
“同志们,这事儿不对劲啊!”林烽皱着眉头,“咱们推行标准化,就是为了让零件能互换,提高效率,减少修配。可现在这情况,明明是同一个规格的零件,怎么还出现配合问题了?问题出在哪儿?”
技术科的陈工推了推眼镜,分析道:“厂长,我怀疑问题出在量具上。咱们厂里的游标卡尺、钢板尺、塞规,使用频繁,难免有磨损、磕碰,或者本身就有微小的制造误差。日积月累,这些微小的误差叠加起来,就可能导致加工出来的零件,虽然在自己的尺子上量着是合格的,但和其他用不同尺子加工出来的零件一配合,就出问题了。”
“对啊!”老张一拍大腿,“我就说嘛!我亲眼看着工人们都是对着尺子干的活儿!原来是尺子自己‘撒谎’了!”
牛大力挠着头,一脸不解:“尺子还能撒谎?那铁疙瘩玩意儿,还能自己变了不成?”
一直安静坐在角落、负责质量记录和统计的年轻女技术员赵小花,这时候怯生生地举了举手。她是夜校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员,心思细腻,做事极其认真,虽然年纪轻,但在数据记录和整理上很有一套。
“厂长,各位主任,”赵小花声音不大,但很清晰,“陈工分析得很有道理。我最近整理质量报表,也发现零件尺寸误差超标的情况有明显上升,大概占到了百分之十二左右。而且,这些问题零件往往不是集中出现在某一个工位,而是散布的。这很可能就是量具系统性偏差导致的。”
林赞许地看了赵小花一眼:“小花同志观察得很仔细!继续说,你有什么想法?”
得到鼓励,赵小花胆子大了些,她拿出自己的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和观察笔记:“我觉得,我们不能等到零件出问题了再去补救。应该主动、定期地对全厂所有的量具进行统一的检查和校准! 比如,我们可以定在每个月的第一天,作为‘量具校准日’!在这一天,暂停所有需要使用精密量具的工序,集中所有量具,用更高精度的标准量块,逐一把它们校准到同一个准确的‘标尺’上!”
“量具校准日?标准量块?”老张听着这新鲜词,若有所思。
牛大力却嚷嚷起来:“每个月都搞?那得多耽误功夫啊?少干一天活,得少造多少零件?”
赵小花认真解释道:“牛主任,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如果因为量具不准,导致加工出来的零件大批量不合格需要返工,或者组装时才发现问题需要修配,那浪费的时间和材料,远比定期校准一天要多得多!而且,还能彻底消除‘同规格零件不通用’的隐患,这才是真正提高效率和质量的根本办法!”
陈工立刻表示支持:“小花同志这个提议非常科学和专业!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定期计量和校准是保证质量体系运行的基础。我们可以向师部申请,调拨一批高精度的标准量块作为基准。”
林烽越听眼睛越亮,他一拍桌子:“好!小花这个点子提得好!就这么定了!立刻向师部打报告,申请标准量块!同时,在全厂推行‘每月一号量具校准日’制度!由技术科牵头,小花,你来具体负责组织和记录!各车间必须无条件配合!”
师部对兵工厂的请求非常重视,很快,一盒闪着金属冷光、精度达到零点零零一毫米的标准量块,被专人护送到了瓦窑堡兵工厂。这玩意儿可是宝贝疙瘩,被林烽亲自锁进了技术科的保险柜,只有校准日才能请出来。
第一个“量具校准日”到来了。那天早上,各车间的工人们,无论是老师傅还是小学徒,都把自己使用的游标卡尺、千分尺、钢板尺等精密量具,擦拭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车间门口指定的桌子上,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赵小花带着几个细心认真的年轻学员,在技术科门口摆开了“校准台”。那盒珍贵的标准量块被小心翼翼地请出来,在铺着绒布的桌面上一字排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