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深秋,山峦层林尽染。孔捷站在独立团的训练场上,看着眼前三十支崭新的太行式狙击步枪,脸上难得露出了笑容。
好家伙,林烽这小子还真够意思!他拿起一支枪,熟练地检查着枪机,这做工,比小鬼子那些歪把子强多了!
旁边的参谋长笑道:团长,听说为了这批枪,李云龙差点跟林厂长急眼。新一团本来想要五十支,结果只分到十支,剩下的都让咱们和新二团瓜分了。
李云龙那小子,见到好枪就跟见了亲娘似的。孔捷哼了一声,不过话说回来,这枪确实金贵。传我的命令,从全团挑选最好的射手,组建五个狙击小组!
消息一出,独立团顿时炸开了锅。各连的神枪手们摩拳擦掌,都想加入狙击小组。选拔现场比过年还热闹。
都排好队!一个个来!参谋长扯着嗓子维持秩序,先测视力,再考定力!
一个叫赵铁柱的老兵眯着眼睛看视力表,突然叫道:参谋长,这最后一行字太小了,跟蚂蚁爬似的!
看不清楚就淘汰!参谋长毫不留情,狙击手要的就是好眼力!
另一个年轻战士在定力测试中,举枪瞄准了半个小时,手都不带抖的。孔捷看得直点头:这小子不错,叫什么名字?
报告团长,我叫王二嘎!
好!王二嘎,你就是第一狙击小组的组长!
经过严格选拔,五个狙击小组终于组建完成。每个小组六人,配备六支太行式狙击步枪和三百发特制穿甲弹。
训练开始了。小豆子特意从兵工厂赶来,亲自指导狙击手们使用新枪。
注意看,小豆子示范着瞄准镜的用法,先调焦距,再调风偏。这枪的有效射程八百米,但要想打准,最好控制在五百米内。
王二嘎学得最认真,不停地问这问那:小豆子同志,这穿甲弹真能打穿鬼子的钢盔?
何止钢盔!小豆子自信地说,三百米内,十毫米的钢板都能打穿!
就在狙击小组加紧训练时,前线传来情报:日军一个大队正在向独立团的防区推进,队伍中配有专业的狙击手。
来得正好!孔捷一拍桌子,让狙击小组准备出战!
战斗在一个雾气蒙蒙的清晨打响。日军凭借火力优势,向独立团阵地发起了猛攻。最棘手的是日军狙击手,他们隐藏在树林中,专门射击我军指挥员。
团长,三连长牺牲了!通讯兵红着眼睛报告,是被鬼子狙击手打中的!
孔捷脸色铁青:命令狙击小组,给我把那些鬼子狙击手找出来!
王二嘎带着第一狙击小组,悄悄潜入阵地侧翼的一片高地。透过瞄准镜,他仔细搜索着对面的树林。
组长,发现目标!队员小李低声说,十点钟方向,那棵歪脖子树后面!
王二嘎调整瞄准镜,果然看到一个鬼子狙击手正躲在树后装弹。他深吸一口气,轻轻扣动扳机。
子弹呼啸而出,穿过树林,准确命中目标。那个鬼子狙击手应声倒地。
打得好!队员们低声欢呼。
就在这时,另一名鬼子狙击手发现了他们的位置,一枪打来,子弹擦着王二嘎的耳边飞过。
妈的,还是个老手!王二嘎一个翻滚,换了个位置,小李,吸引他注意!
小李故意露出半个头盔,果然引来一枪。就在鬼子狙击手暴露位置的瞬间,王二嘎果断击发。
第二个!
与此同时,其他狙击小组也纷纷建功。第二小组在阵地右翼,用穿甲弹连续击毙两名日军机枪手;第三小组更是创下纪录,在六百米外一枪击毙了日军中队长。
日军指挥系统陷入混乱,攻势明显减弱。孔捷抓住时机,下令全线反击。
团长,新一团李云龙团长来电,问需不需要支援!通讯兵报告。
告诉他,不用!咱们独立团自己能行!孔捷豪气干云,让狙击小组继续压制敌人火力点!
战斗持续到傍晚,日军终于溃退。清点战果,独立团共歼敌一百余人,其中狙击小组就击毙了三十多人,包括五名日军狙击手。
战后,王二嘎带着队员们检查战场。在一个日军狙击手的尸体旁,他们发现了一支带着瞄准镜的步枪。
好家伙,还是九九式狙击步枪!王二嘎拿起枪看了看,比咱们的差远了!
小李好奇地问:组长,你怎么知道?
你看这瞄准镜,王二嘎指着镜片,成像模糊,调节也不方便。再看枪管,打几发就烫手。跟咱们的太行式根本没得比!
回到驻地,孔捷亲自为狙击小组庆功。炊事班特意杀了头猪,做了红烧肉。
同志们,这一仗打得漂亮!孔捷举着水碗,特别是狙击小组,打出了咱们独立团的威风!
王二嘎不好意思地说:团长,主要是枪好。要是还用以前的老套筒,根本打不了这么准。
说到枪,孔捷转头对参谋长说,给兵工厂发报,就说狙击枪太好用了,请求再补充二十支!
参谋长犹豫道:团长,兵工厂那边产能有限,咱们刚拿了三十支,又要二十支,怕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