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九年初夏,瓦窑堡兵工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刘伯承师长风尘仆仆地走进车间,手里还拄着一根随手折来的树枝当拐杖。
林烽啊,我这次来是要给你们提个意见。刘师长开门见山,把手里的树枝往地上一扔,咱们的战士在太行山区作战,扛着这么长的步枪翻山越岭,还没见到鬼子就先累个半死!
林烽赶紧扶师长坐下:您说得对,这个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了。
光注意到不行,得解决!刘师长比划着,我想要一种枪,既要打得准,又要轻便,最好还能连续射击。战士们都说,要是能一边跑一边打就太好了!
师长前脚刚走,林烽就把所有技术骨干召集起来。
同志们,师长给咱们出了个难题。林烽在黑板上写下山地专用步枪六个大字,要轻便,要精准,还要能半自动射击。
牛大力第一个嚷嚷起来:厂长,这不成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吗?又要轻又要准,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老张推了推眼镜:轻便就要缩短枪管,可枪管一短,精度就受影响。这是个矛盾啊。
小豆子怯生生地举手:厂长,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把枪管缩短十厘米?
十厘米?牛大力眼睛一瞪,那不成烧火棍了?
林烽却若有所思:小豆子的想法有道理。不过光缩短枪管还不够,我们还要重新设计整个结构。
研发工作立即展开。第一道难题就是枪管长度。
不能再短了!老张拿着尺子量来量去,现在一米一的枪管已经影响精度了,再短就真成手枪了!
小豆子整天泡在车间里,对着一堆枪管样品发呆。一天深夜,他忽然灵光一现:厂长!咱们可以在枪管内部做文章!
什么意思?林烽来了兴趣。
您看,小豆子画着草图,膛线的缠距可以调整。通过优化膛线设计,可以在缩短枪管的同时保证精度!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牛大力拍着大腿:好小子!你这脑袋瓜子怎么长的?
经过反复试验,研发组终于找到了最佳方案:枪管长度一米,缠距缩短百分之十五,既保证了精度,又减轻了重量。
接下来是枪托材料。传统的核桃木太重,不符合轻量化要求。
用梧桐木怎么样?老张提议,又轻又容易加工。
不行!牛大力立即反对,梧桐木太软,一摔就裂!
争论不下时,一个老木匠说话了:为啥不用太行山的白桦木?又轻又硬,还防潮!
这个建议得到一致通过。木工车间立即开始试验,果然,白桦木制作的枪托既轻便又结实。
最难的还是半自动机构的设计。第一次试制的样枪,打一发卡一发,还不如拉大栓顺手。
这不成打嗝枪了吗?牛大力气得直跳脚,打一枪嗝噔一下!
小豆子仔细研究卡壳原因,发现是导气装置设计不合理。他重新设计了活塞和复进簧,终于解决了问题。
一个月后,第一支样枪终于完成。通体采用白桦木枪托,枪管比普通步枪短一截,整体线条流畅。
试枪那天,全厂工人都来围观。刘师长也特意赶来,非要亲自试射。
让我来!师长接过步枪,掂了掂分量,嗯,确实轻了不少。
他先是立姿射击,五发子弹全部上靶。接着又尝试行进间射击,一边走一边开枪,动作流畅自然。
师长打完最后一发子弹,兴奋地说,这枪跑着打都顺手!比鬼子的三八式强多了!
林烽问:师长,您觉得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刘师长想了想:弹容量能不能再大点?十发有点少。
这个...老张面露难色,弹仓再大就要影响重量了。
小豆子突然说:也许可以在不影响重量的前提下,优化弹仓结构?
经过改进,第二支样枪的弹仓容量增加到十发,重量却只增加了不到一两。
正式定型的38式半自动步枪很快投入试生产。第一批五十支装备了师部直属侦察连。
一个月后,捷报传来:侦察连在一次突袭行动中,凭借38式半自动步枪的轻便和速射优势,全歼日军一个小队,自身仅轻伤两人。
李云龙听说后,又坐不住了,直接跑到兵工厂。
老林,你太不够意思了!他一进门就嚷嚷,有这么好的枪不先给老子!
林烽笑道:这不是还在试产阶段吗?
少来这套!李云龙眼睛一瞪,老子要一百支!马上就要!
一百支?牛大力差点跳起来,李团长,您当这是擀面杖呢?
最后讨价还价,林烽答应下个月给新一团三十支。李云龙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随着38式半自动步枪在前线的出色表现,各部队都争相要求配备。兵工厂不得不扩大生产线,月产量从最初的五十支提高到一百支。
一天,林烽巡视车间时,看见小豆子正在指导新工人。
厂长,小豆子兴奋地报告,我们又改进了导气装置,现在故障率降低了一半!
林烽欣慰地看着这个年轻人。从当初那个连游标卡尺都不会用的学徒,到现在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小豆子的成长令人惊叹。
夜幕降临,车间里依然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加班生产新一批38式半自动步枪。机器的轰鸣声,像是为这支新式步枪奏响的赞歌。
而在遥远的太行山区,战士们背着轻便的38式半自动步枪,矫健地穿梭在山林之间。这支诞生于中国军工人之手的山地利器,正在为抗战胜利贡献着特殊的力量。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