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春初的雨来得急,午后还晴着的天,转眼就乌云压顶,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兵工厂的铁皮屋顶上,像无数小锤子在敲。林烽刚在办公室整理完钢材分级的报表,就听见外面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还没等起身,通信兵就浑身是泥地撞进门来,手里攥着张被雨水浸得发皱的电报,声音带着喘:“林厂长!晋察冀前线急电!”
林烽赶紧接过电报,指尖蹭到湿冷的纸页,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却字字透着紧急:“围歼平型关南侧日军据点,需82mm迫击炮弹至少100发,48小时内送达,迟则战机尽失!”
“48小时?100发?”林烽眉头一拧,抬头看向窗外——雨这么大,山路难走不说,炮弹车间平时日产也就30发,要在两天内凑够100发,还得保证质量,这可不是小事。但前线围歼据点,多一发炮弹就多一分胜算,战士们在前线拼命,兵工厂绝不能掉链子。
“走!去炮弹车间!”林烽抓起军帽往头上一扣,就往门外冲,路过实验室时喊上苏婉,“小苏,跟我来!前线要82mm迫击炮弹,48小时100发,得靠咱们拼一把!”
苏婉刚整理完无烟火药的库存,一听这话,立马抓起雨衣跟上:“我这就去清点炸药,保证填充够用!”
两人踩着泥水往炮弹车间跑,路上遇到王老铁扛着锄头往工具房走,见他们急急忙忙,大声问:“咋了这是?跑这么快,天要塌了?”
“比天塌了还急!”林烽边跑边喊,“前线要100发82mm迫击炮弹,48小时交货,你赶紧去叫炊事班准备夜宵,今晚所有人加班!”
王老铁一听“前线急要”,也不含糊,转身就往炊事班跑,嘴里还嘟囔:“这雨下的,净添乱!不过前线要,再难也得弄出来!”
炮弹车间里,老郑正带着技工们给刚铸好的弹体去毛刺,铁锉摩擦金属的“沙沙”声混着雨声,显得有些沉闷。见林烽和苏婉浑身是湿地冲进来,老郑赶紧放下锉刀:“林厂长,咋了?这么大雨还跑过来?”
林烽把电报往桌上一拍,声音透着股坚定:“前线围歼鬼子据点,48小时要100发82mm迫击炮弹,咱们得全员加班,拼了!”
“100发?48小时?”老郑瞪大了眼睛,手里的锉刀差点掉地上,“厂长,咱们平时一天最多30发,这翻三倍还多,模具不够,人手也紧啊!”
“模具不够,让老张带着木工车间连夜赶做!人手紧,从制管、机枪车间调人,优先保炮弹!”林烽指着车间里的设备,快速分工,“老郑,你带弹体铸造组,分两班倒,土炉全开,铸好的弹体优先去毛刺、钻孔,别耽误后续工序;苏婉,你负责炸药填充组,把实验室的备用硝酸铵和TNT都调过来,再从弹药车间调五个熟手,保证填充速度,更要保证安全,一点差错都不能有;牛大力!”
“到!”牛大力的大嗓门从门口传来,他刚扛着钢材从仓库回来,浑身溅满泥点,一听要加班赶炮弹,眼睛立马亮了,“厂长,您吩咐!搬弹体、运炸药,啥活儿都行!”
“你负责物料运输,把铸造用的生铁、填充用的炸药,还有包装用的木箱,全给我备足了,哪里缺料你就往哪里送,别让工序断了!”林烽顿了顿,又补充道,“家泉次郎呢?让他来弹体钻孔工序,他手稳,能保证弹体孔的精度,别到时候装引信装不上!”
“我在这儿!”家泉次郎从车间角落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个刚磨好的钻头,“厂长放心,弹体钻孔我来负责,保证每一个孔都精准,不耽误装引信。”
小豆子也跑了过来,拉着林烽的衣角:“厂长厂长,我也能帮忙!我可以递工具、擦弹体,还能给大家送水!”
林烽摸了摸小豆子的头,笑着点头:“好!小豆子负责后勤,给大家递工具、送水,要是看到谁违规操作,记得提醒!”
分工一明确,所有人立马动了起来。老郑带着铸造组的人把三个土炉全点燃,黑烟裹着雨水往上冒,火星子在雨里闪了闪就灭。生铁块被扔进炉里,“滋啦”响着融化成铁水,老郑拿着长勺,小心翼翼地把铁水倒进弹体模具里,汗水混着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他却连擦都顾不上。
“老张!模具不够了!再送十个过来!”老郑朝着车间外大喊,声音都有些沙哑。
不一会儿,老张扛着几个刚做好的木质模具跑进来,模具还带着木屑的潮气:“来了来了!刚赶出来的,你试试合不合用!”
老郑接过模具,往里面撒了层滑石粉,试灌了点铁水,刚好合适,赶紧说:“成!就是这个尺寸,再做五个!”
“得嘞!”老张抹了把脸上的雨,又转身往木工车间跑。
另一边,苏婉正带着填充组的人在干燥棚里填炸药。她把硝酸铵和TNT按比例倒在木盆里,教大家用木铲轻轻搅拌:“记住,只能用木铲,不能用铁器,搅拌要慢要匀,别弄出火星子!谁要是觉得头晕,立马出去透透气,别硬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