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空气仿佛都带着一股金属和火药混合的灼热气息。中间那张厚重木桌上,静静躺着几枚造型奇特的炮弹,它们与之前土火箭弹圆滚滚的模样截然不同,弹体修长,尾部还加装了几片用薄铁皮精心敲打而成的尾翼,看上去就像几支冰冷的钢铁箭矢。
林烽的手指轻轻拂过一枚炮弹冰凉的外壳,眼神里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光芒。“同志们,咱们折腾了快两个月的‘长矛’,今天终于要看看它到底能飞多远了!”
“厂长,你就瞧好吧!”牛大力搓着蒲扇般的大手,嗓门震得窗户纸嗡嗡响,“这玩意儿看着就带劲!比咱们之前那‘窜天猴’可气派多了!俺都等不及要听它炸开的响动了!”
老张蹲在桌子另一头,拿着卡尺,一丝不苟地再次测量着尾翼的安装角度,嘴里念叨着:“角度偏一丝,飞出去就得歪一里,马虎不得,马虎不得啊……”他额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显然对这新式炮弹寄予厚望,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苏婉拿着生产记录本,轻声汇报:“根据家泉师傅的计算和我们反复调整的火药配比,理论射程应该能超过五千米。铁皮尾翼的冲压模具,王老铁师傅带着人改进了三次,现在良品率已经上来了。”
家泉次郎站在一旁,微微点头,用他那带着口音的中文补充:“关键在于尾翼提供的旋转稳定性。只要发射初速和尾翼角度匹配,它就能像箭一样直射目标,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乱飘。”
“好!”林烽一拳轻轻砸在掌心,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充满期待的脸,“老规矩,试射场定在老鹰沟,那里够偏僻,沟底开阔,适合测量落点和杀伤范围。老张,你带人负责运输炮弹,务必轻拿轻放,尤其是尾翼,别磕碰了。牛大力,你带警卫班负责外围警戒,一只兔子也别放进去。苏婉,你带上测量工具和记录本。家泉师傅,发射架的最后检查就拜托你了。王老铁,你跟着,万一发射架有啥问题,还得你这‘铁匠祖宗’出手。”
“得令!”众人轰然应诺,立刻分头准备。
老鹰沟离瓦窑堡有十几里山路,一行人拉着装载着火箭炮原型机和几枚试验弹的驴车,在天蒙蒙亮时就出发了。山路崎岖,牛大力和几个壮小伙几乎是抬着那沉重的发射架在走,累得满头大汗,却没人抱怨一句。
“他娘的,这铁疙瘩比婆娘还难伺候!”牛大力喘着粗气,对着发射架嘟囔,“等会儿你要是不给老子飞出个花样来,看俺不把你回炉打成铁锅!”
旁边一个年轻战士噗嗤笑了:“大力哥,你真舍得?这玩意儿要是成了,打鬼子可比铁锅厉害多了!”
牛大力一瞪眼:“咋不舍得?打成铁锅还能炒菜喂饱肚子,打不响就是个废物摆设!”
说笑间,队伍抵达了老鹰沟。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宽阔山沟,南北两侧是陡峭的山崖,沟底平坦,长满了枯黄的蒿草,确实是理想的试射场。
家泉次郎和王老铁立刻开始组装和固定发射架。这是一个简陋但结实的六联装滑轨式发射架,用粗钢管和角铁焊接而成,底部用沉重的石块和木桩牢牢固定在地上,以防发射后坐力导致倾覆。
“老王,这边再敲实一点!”家泉次郎用水平尺仔细测量着发射架的仰角,“仰角决定了射程,必须精准。”
王老铁抡起大锤,咣咣几下将木桩砸进冻土里,抹了把汗:“放心吧,小鬼子,有俺在,这架子稳当着呢,保准它纹丝不动!”
另一边,苏婉和老张带着小豆子,在沟底预先选定的区域,用石灰粉画出了一个个边长十米的大方格,这是用来测算炮弹落点覆盖区域的。
小豆子拎着石灰桶,小脸冻得通红,却干得格外起劲,一边撒粉一边数:“一个格子,两个格子……苏婉姐,这要是炸开了,得覆盖多少格子啊?”
苏婉看着笔记本上的计算数据,微笑道:“如果射程和散布面积达到预期,一次六发齐射,大概能覆盖六个这样的格子,也就是六百平方米左右。”
“六百平方米!”小豆子咋舌,“那得站下多少鬼子啊!”
一切准备就绪。太阳已经升高,清冷的阳光照在沟里,那具散发着冷硬金属光泽的火箭炮发射架,和旁边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六枚带尾翼的炮弹,成了全场焦点。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气氛凝重而紧张。
林烽深吸一口气,走到发射架后方,目光坚定。“装填!”
老张和一名技工小心翼翼地将第一枚试验弹装入滑轨。炮弹入槽,发出沉闷的金属摩擦声。
“一号弹,准备试射!目标,沟底基准区域!”林烽举起右手,猛地向下一挥,“发射!”
负责点火的老周,用颤抖的手将引信点燃。“嗤——”引信冒着白烟,迅速缩短。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后退几步,或蹲下,或捂住耳朵,眼睛却死死盯着那枚炮弹。
“轰——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