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瓦窑堡,已是寒风凛冽,呵气成霜。但兵工厂内外,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那股子干劲儿,仿佛能把呼啸的北风都给顶回去。随着各卫星加工点日益成熟,技术骨干的交流学习带来效率提升,以及“破甲-1型”成功研发带来的士气鼓舞,整个兵工厂的生产潜力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月底结算前夜,苏婉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算盘珠子的噼啪声几乎响了一宿。林烽也没睡踏实,天刚蒙蒙亮,就顶着寒风在厂区里转悠,听着各个车间里早已响起的机器轰鸣和锻打声,心里既有期待,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知道大家这个月都拼尽了全力,但最终的成果如何,还需要数字来说话。
当他走到食堂门口时,正碰上顶着两个黑眼圈、却满脸兴奋的苏婉抱着一摞厚厚的报表冲出来,差点跟他撞个满怀。
“厂长!出来了!数字都出来了!”苏婉的声音带着疲惫,更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她把最上面那张汇总表塞到林烽手里,“您快看!咱们……咱们创记录了!1940年以来的最高月产!”
林烽接过报表,目光迅速扫过上面那一个个浸透着汗水的数字,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起来:
主要枪械:
· 81式-2型步枪:1100支!
· 37式冲锋枪:340支!
· 37式重机枪:30挺!
· 81式狙击步枪:50支!(稳定量产)
· 56式半自动步枪:170支!(产量稳步提升)
火炮及弹药:
· 仿制82MM迫击炮:35门!
· 82mm迫击炮弹:650发!
· 轻型62MM迫击炮:51门!(适应山区游击战需求旺盛)
· 62mm迫击炮弹:500发!
· “瓦窑堡式”75mm山炮:7门!(攻坚利器)
· 75mm山炮炮弹:330发!
· 102MM火箭炮(39式-1型):3具!(原型机优化后的首批量产)
· 火箭炮弹:70枚!(配套生产)
· 火箭筒(60MM):25支!(新列装单兵反工事武器)
· 60MM火箭弹:70枚!
其他弹药及爆炸物:
· 子弹:22万发!(基础保障)
· 穿甲子弹:7000发!(针对日军轻装甲目标)
· 反坦克磁性炸弹:200枚!
· 地雷:1600枚!
· 手榴弹:3300余枚!
· 高射机枪:10门!(应对日军空中威胁)
· 13.2毫米高射机枪弹:发!
· 无烟火药:3000斤!(自主化工能力的体现)
特别预生产项目(为后续大规模量产储备):
· 39式-1型火箭炮关键零件:发射管30根、炮弹尾翼50套!(已秘密存储于加固的地下仓库)
看着这一长串令人振奋的数字,尤其是那标志着远程火力跨越的3具“39式-1型”火箭炮和70枚炮弹,以及为未来爆发式增长储备的发射管和尾翼,林烽深吸了一口寒冷的空气,胸腔里却像是有一团火在燃烧。他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因为激动而提高了八度:“好!好!好!干得漂亮!同志们辛苦了!”
他这洪亮的一嗓子,把刚从锻工车间出来、正准备去扒拉几口早饭的牛大力给吸引了过来。
“厂长,啥事儿这么高兴?俺这肚子还咕咕叫呢!”牛大力揉着肚子凑过来。
林烽直接把报表拍在他厚实的胸膛上:“自己看!看看咱们这个月打了多少‘粮食’!”
牛大力识字不多,但数字和武器名称还是认得全的。他瞪大眼睛,手指头点着报表,一个一个数:“步枪一千一……冲锋枪三百四……重机枪三十……哎呦俺的娘!山炮七门!迫击炮……三十五加五十一……八十六门?!还有这火箭炮,真造出来三具了?还有炮弹七十发!哈哈哈!”他越数越兴奋,最后直接咧开大嘴笑了起来,震得屋檐上的霜花都簌簌往下掉,“这下可够小鬼子喝一壶的了!咱们兵工厂,这是变成下崽儿的母鸡了,一下蹦出这么多硬家伙!”
这时,老张、王老铁、家泉次郎等人也被这边的动静吸引了过来。听到牛大力念出的数字,众人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而又无比自豪的神情。
老张抹了把额头上还没擦干净的油污,声音有些哽咽:“老天爷……一千一百支步枪,三十挺重机枪……俺刚来的时候,一个月能攒出几十条枪就烧高香了……这才多久啊……”
王老铁更是激动地直敲烟袋锅:“七门山炮!三具那大火箭炮!还有那么多炮管子存起来了!好啊!真好!咱们这锤子没白抡,炉子没白烧!”
家泉次郎虽然表情依旧克制,但眼神里也充满了震撼和欣慰,他低声用中文说道:“难以置信的产能……系统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