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力在一旁看得着急,忍不住说:“李师傅,要不俺来?俺劲大,保证三下五除二给它拧下来!”
李师傅眼皮都没抬:“你那一把子力气,还是留着扛炮管吧。这儿用不上,你劲儿使大了,螺纹滑了牙,更麻烦。”
牛大力讪讪地退到一边,嘟囔道:“得,俺这身力气还遭嫌弃了……”
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工棚里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损坏的主轴终于被完整取下。接下来是安装新主轴。李师傅指挥着老张和几个细心技工,用柴油将轴承座和新的主轴清洗得干干净净,涂抹上珍贵的黄油,然后一点点、一丝丝地对准位置,用专用工具缓缓压入。整个过程,李师傅要求绝对平稳,不能有任何磕碰。
“慢点,再慢点……好,感觉到位了……”李师傅眯着眼,用手感受着传递来的细微力道,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主轴安装到位,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校准。这是决定钻床修复后精度能否达标的核心。李师傅拿出了他的宝贝——一个老旧的千分表和几块标准校验棒。他让老张缓慢转动新的主轴,自己则盯着千分表上那细微的指针跳动。
“这里,往左偏了半丝(0.005毫米)……”李师傅指着千分表读数,示意老张调整主轴承座侧面的顶丝。
“现在,前面有点翘,松后面那个螺栓,紧前面……”李师傅继续指挥,声音平稳。
老张按照指示,像绣花一样,一点点地拧动螺栓。王老铁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感慨:“老李头这手绝活,比俺看火候还准!这哪是修机器,这是给机器正骨呢!”
林烽也看得心潮澎湃,他知道,这种精度的校准,全靠老师傅多年积累的手感和经验,是任何手册都难以完全记载的“隐性知识”。
反复调整了将近一天,直到千分表在各个方向的跳动都控制在了极小的范围内,李师傅才满意地点点头:“行了,主轴跳动控制在两丝以内,勉强够用了。”
接着,他又指挥众人修复被炸坏的工作台。王老铁亲自出手,用铸铁焊条一点点将缺口补上,然后由钳工用锉刀和油石精心修平打磨。
三天后,这台历经劫难、又经妙手回春的钻床,终于焕然一新地站立在众人面前。虽然外壳上的补丁和弹痕诉说着它的经历,但那根崭新的(相对而言)主轴和修复平整的工作台,却散发着再生的活力。
“通电!试机!”林烽深吸一口气,下达指令。
闸刀合上,电机发出平稳的轰鸣。新的主轴缓缓旋转,平稳而有力。
李师傅亲自上手,夹上一根钻头,在一块废钢板上打了一个孔。然后,他取下工件,拿出卡尺和塞规,仔细测量孔的直径和深度,又检查孔壁的光洁度。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聚焦在李师傅的手上和脸上。
片刻之后,李师傅放下工具,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看向林烽,朗声报告:“厂长,测试完成!加工零件孔径误差,不超过零点一毫米!完全符合使用要求!这台钻床,救活了!”
“好!”
“太好了!”
工棚里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老张和王老铁激动地抱在一起,牛大力更是兴奋地一把抱起身边一个小技工转起了圈。
林烽紧紧握住李师傅的手,用力摇晃着:“李师傅!太感谢您了!您这可是救了咱们一个加工点的急啊!”
李师傅谦虚地摆摆手:“都是大家的功劳。再说了,能用鬼子的零件,修好咱们自己的机器,去打鬼子,这心里头,痛快!”
修复成功的钻床被小心翼翼地运回西坡加工点。重新接上电源,伴随着熟悉的轰鸣声,钻头再次旋转起来,精准地在零件上打出一个个孔洞。技工们围着它,如同迎接一位伤愈归队的老兵,眼神里充满了亲切和喜悦。
消息传开,瓦窑堡兵工厂上下士气再次为之一振。这不仅是一台钻床的修复,更是一种精神的彰显: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我们也有办法克服困难,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损坏的装备重新焕发生机!
晚上总结会上,林烽感慨道:“同志们,李师傅这次给我们上了一课。咱们不仅要会造新的,还要学会修旧的,更要善于‘变废为宝’!鬼子给咱们‘送’来的零件,正好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以后,各车间、各加工点都要建立更完善的设备维护和修复机制,要把老师傅的经验尽快传承下来!”
他看着窗外璀璨的星空,心中充满力量。设备可以损坏,但智慧和毅力永远不会被摧毁。这台用日军零件拼补修复的钻床,将继续在它的岗位上旋转,为抗战事业,贡献着它独特而坚韧的力量。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