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年关将近。瓦窑堡内外银装素裹,寒风依旧凛冽,但空气中却悄然弥漫起一股不同于往常的、带着些许期盼和暖意的气息。持续的高强度生产、技术攻关以及应对严寒,让兵工厂的每一位成员都身心俱疲,但成果也是斐然的。林烽深知,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全体员工的拼搏,更离不开那些在背后默默支持、担惊受怕的家属们。是时候让大家松缓一下紧绷的神经,也让那些幕后的功臣们,感受一下兵工厂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了。
这天一早,林烽就把苏婉、老张、牛大力几人叫到办公室,提出了举办一次“军工家属会”的想法。
“同志们,眼看就要过年了。”林烽看着窗外忙碌的景象,语气温和,“咱们厂里的弟兄们,从老师傅到小学徒,这一年,谁不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没日没夜地干?可大家想想,咱们还能在厂里互相鼓劲,听个机器响心里也踏实。那些留在村里、或者就近安置的家属们呢?她们替咱们守着家,带着娃,操持着地里那点活计,还要整天为咱们的安危提心吊胆。咱们兵工厂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军功章上,得有她们的一半!”
老张深有感触地点点头:“厂长说的是啊。俺家那口子,每次俺回家,都瞅着俺瘦没瘦,身上添没添新伤,嘴里从不说啥,可那眼神……唉,不容易啊!”
牛大力也收起了平日里的咋呼,挠着头说:“俺娘也是,听说俺在兵工厂,整天拜菩萨保佑,就怕俺出点啥事。是该让她们来看看,咱们这儿不是龙潭虎穴,咱们干的是正经打鬼子的光荣事!”
苏婉立刻领会了林烽的意图:“厂长,我明白您的意思。组织家属们来厂里参观,让她们亲眼看看咱们的工作环境,看看咱们生产的武器,了解咱们取得的成就,既能消除她们的担忧,也能让她们为自家的男人(或孩子)感到自豪!这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好办法!”
“对!”林烽一拍板,“就这么定了!时间就定在腊月三十,小年夜前一天!苏婉,你负责总体筹划,拟定邀请名单,发放通知,准备会场和慰问品。老张,你安排各车间做好接待准备,把咱们最好的产品,摆放整齐,安排口齿伶俐的技工负责讲解。牛大力,你负责安全和引导,家属们来了,要热情,但也要注意保密纪律,划定好参观区域。”
“慰问品……”林烽沉吟一下,“咱们条件有限,但心意要到。每户准备十斤小米,一块能做过年衣裳的布料。东西不多,是个意思,告诉她们,兵工厂记着她们的付出!”
“好!这事俺们一定办好!”几人齐声应下,分头行动起来。
消息像春风一样,迅速传遍了瓦窑堡及周边安置家属的村落。家属们接到邀请,既惊讶又激动。她们中的许多人,只知道自己的丈夫、儿子在兵工厂“干活”,具体干什么,环境怎么样,危险不危险,大多模糊不清,只剩下无尽的牵挂。如今能亲自去看看,那颗悬着的心,总算能落下来一些。
腊月三十这天,天气晴朗,虽然依旧寒冷,但阳光明媚。一大早,就有家属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来。有拄着拐杖、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有抱着咿呀学语孩子的年轻媳妇,还有半大的孩子跟在大人身后,好奇地东张西望。她们穿着虽然朴素,甚至打着补丁,但都收拾得干干净净,脸上带着拘谨而又期盼的神情。
牛大力带着一队精神抖擞的警卫战士,在厂区入口处热情地接待,引导大家前往临时布置的会场——一个打扫得干干净净、挂上了红纸剪的简易窗花的大仓库。苏婉带着几个女工,给每位到来的家属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姜糖水,驱赶一路的寒气。
会场里,长条凳摆得整整齐齐。前方用木板搭了个简易主席台,旁边则开辟了一个小型的“成果展示区”,用木板搭成的台子上,铺着洗得发白的床单,上面整齐地陈列着兵工厂的“明星产品”:一支锃亮的81式-2型步枪、一挺威风凛凛的37式-2型重机枪(特意标注了减重成果)、一支小巧的“铁拳”火箭筒、几枚不同型号的炮弹和手榴弹,甚至还有一小块用合金钢制造的零件。每件展品旁边都立着小木牌,用粉笔写着名称和简要介绍。
家属们进入会场,目光立刻就被那些冰冷的钢铁造物吸引了。她们小心翼翼地围着展示台,指指点点,低声议论着,眼神里充满了惊奇。有孩子想伸手去摸那冰冷的枪管,立刻被母亲低声喝止。
“这就是俺爹造的枪?”一个半大小子仰着头,看着那挺重机枪,眼睛里闪着光。
“乖乖,这铁疙瘩,真能打鬼子的坦克?”一位老大娘看着“铁拳”火箭筒,难以置信地小声问旁边的儿媳。
很快,接到通知的技工和学员们,也利用生产间隙,陆续来到会场。他们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了自己的家人,立刻兴奋地迎了上去。一时间,会场里充满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关切问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