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再次热烈响起。
“光有产出还不行,还得看咱们的‘根基’牢不牢!”林烽将话题引向更深层次,“原料!年初,咱们七成的原料靠缴获、靠冒险采购,看人脸色,受人制约。经过地质队同志的努力和咱们自身技术的提升,特别是土法炼钢、炼铜的成熟,以及从战场回收废旧金属再利用,”他指着图表上一条显着上升的曲线,“到年底,我们的原料自给率,已经提升到了九成!”
“九成!”老周师傅激动地站起来,“厂长,这意味着咱们的命脉,绝大部分攥在自己手里了!不用再那么提心吊胆地等米下锅了!”
“没错!”林烽肯定道,“从依赖外部,到基本自给,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我们兵工厂能够独立自主、持续运转的根本保证!”
他总结道:“同志们,回顾这一年,我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不是生产了多少武器,也不是自给率提高了多少。而是我们瓦窑堡兵工厂,已经从一个在敌人封锁下艰难求存、只能进行应急修补和小规模生产的‘作坊’,成长为一个拥有分散而坚韧的生产布局、掌握十余类核心武器制造技术、原料基本自给、产能持续稳定的、日趋成熟的军工体系!”
他用了“体系”这个词,让在场很多老师傅陷入了沉思。他们或许不懂太高深的理论,但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现在的兵工厂,和一年前相比,运作更有序,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强,发展的后劲更足。
“当然!”林烽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成绩面前,不能昏头!咱们的问题还很多!高级钢材依然短缺,精密加工能力不足,工人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鬼子的封锁和扫荡只会越来越疯狂!明年,咱们的任务更重!要进一步提高产能,要研发更先进的武器,要优化生产工艺,要培养更多的人才!”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坚定:“路,还很长。但有了今年打下的这个坚实基础,有了咱们这个越来越成熟的军工体系,有了在座各位和全厂同志们的齐心协力,我相信,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1941年,我们要让瓦窑堡的枪炮声,响得更猛烈!要让鬼子的丧钟,敲得更响亮!”
“保证完成任务!”
“坚决完成任务!”
台下,无论是老师傅还是年轻人,都群情激昂,异口同声地呐喊,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出会议室,在瓦窑堡的山谷间回荡。
会议结束,众人走出会议室,外面不知何时飘起了细碎的雪花,天地间一片静谧。但每个人心中都燃着一团火。他们知道,1940年,瓦窑堡兵工厂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惊人的创造力,在抗战的史册上,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强大的军工体系已经初步成型,它如同蛰伏在黄土高原下的滚滚岩浆,只待时机,便将喷薄而出,以更加磅礴的力量,支撑起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希望。新的一年,挑战与机遇并存,而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