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项目”的机床改造和刀具攻关正在紧张进行,另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却如同幽灵般悄然浮现,给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蒙上了一层阴影——原料,而且是极其关键的稀有金属原料。
这天,王老铁拿着一份刚刚出炉的合金钢试制报告,脸色铁青地冲进了林烽的办公室,后面跟着同样面色凝重的老张和家泉次郎。
“厂长!大事不好!”王老铁嗓门沙哑,把报告拍在桌上,“咱们用现有材料试制的炮管用合金钢,强度和韧性倒是勉强够看,可这红硬性差得太远了!”
“红硬性?”林烽心里咯噔一下。
“对!”家泉次郎接过话,语气沉重地解释,“炮管在连续射击时,内膛温度会急剧升高,可能达到数百度。普通钢材在高温下会迅速软化,导致膛线磨损、精度下降,甚至发生胀膛危险。必须加入能显着提高钢材红硬性的元素,根据理论和Le.F.H. 18的设计推断,最可能使用的是钨,含量预计在百分之一点八左右。”
老张指着报告上的数据,补充道:“咱们之前搞合金钢,主要靠加铬,对付机枪枪管和普通零件还行。可对这105的大炮管,铬不够看了!咱们仓库里那点从废旧刀具、钻头里提炼回收的钨铁,满打满算,只够支撑一个月的试验用量!一旦正式投产,这点储备连塞牙缝都不够!”
“钨……”林烽喃喃自语,眉头紧紧锁住。他知道这种金属的珍贵,以往都是靠极其危险的渠道零星获取,或者从缴获的少量特殊工具中回收,来源极不稳定。没有钨,炮管材料性能不达标,之前所有的机床改造、刀具攻关都将失去意义!
“他娘的!”跟在后面进来的牛大力一听就急了,“又是这劳什子‘钨’!比大姑娘还难找!厂长,要不俺再带人去鬼子那儿转转?专找他们的机床工具库!”
林烽摇了摇头,目光投向窗外连绵的群山,语气坚定:“靠缴获和回收,杯水车薪,风险也大。咱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运气上。既然山里能找出铁矿、铜矿,难道就找不出钨矿吗?”
他猛地转过身,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咱们得主动出击,进山找矿!我就不信,这茫茫大山,藏不住咱们需要的东西!”
“找矿?”王老铁愣了一下,“厂长,咱这周边,以前可从没听说有钨矿啊!这大海捞针的……”
“没听说过不代表没有!”林烽打断他,“很多矿产,老乡们不认识,或者知道了也没当回事。咱们的地质勘探力量虽然薄弱,但不能不试!苏婉!”
“在!”苏婉立刻应声。
“立刻把沈泉给我叫来!”林烽下令。沈泉是厂里负责后勤和外围联络的干部,心思缜密,对周边地形和人情都比较熟悉,之前协助过矿点探查。
很快,沈泉小跑着进来。林烽直接下达任务:“沈泉,交给你一个紧急任务!你立刻组建一支精干的勘探队,带上咱们最好的地质员(虽然也只有一位半路出家的老师傅和两个学徒),再配一个警卫班,由你亲自带队,进山寻找钨矿!”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瓦窑堡西南方向的深山区:“重点排查这一片!这里地质构造复杂,以前发现过其他金属矿的线索。记住,找一种颜色发黑、发灰,比重很大,很硬的石头!老乡可能叫它‘重石’、‘黑石头’!发现任何线索,立刻派人回报!”
“是!厂长!保证完成任务!”沈泉意识到任务的重要性,挺直腰板领命。
勘探队第二天一早便悄然出发,消失在西南方向的崇山峻岭之中。瓦窑堡这边,等待的日子变得格外煎熬。机床改造和刀具试制仍在继续,但所有人都明白,找不到稳定的钨来源,一切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时间一天天过去,仓库里的钨铁储备在试验中一点点消耗。王老铁看着那日渐减少的钨铁,心疼得直抽抽,连带着改造机床的李德顺师傅进度都慢了下来——没有合格的炮管材料,机床改造好了又能如何?
牛大力更是每天都要跑到厂门口的山坡上望好几次,嘴里念叨着:“沈泉这小子,咋还没消息?别是迷路了吧?”
直到出发后的第十天下午,一匹快马带着满身风尘冲进了瓦窑堡,马上的战士几乎是从马背上滚下来的,手里紧紧攥着一封信,嘶哑着喊道:“厂长!沈队长……信!找到……找到了!”
整个厂部瞬间被惊动了!林烽一把夺过信,快速展开。信是沈泉写的,字迹因为激动而有些潦草:
“厂长!找到了!在黑石沟!大片的露天矿脉!石头颜色深黑,极其坚硬沉重,经随队地质员初步辨认和简易测试(用铁锤敲击火花、比重测量),含钨量估计很高,可能超过百分之二十五! 虽然矿石里石英等杂质较多,但矿脉裸露,易于开采!我们已标记主要矿点,留下人员看守,特派小刘火速回报!沈泉。”
“好!好!好!”林烽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他将信递给围过来的老张、王老铁等人,“天无绝人之路!天无绝人之路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