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八月,太行山的暑热还未散去,一封加急密报却让瓦窑堡兵工厂笼罩在一片肃杀气氛中。
这天深夜,林烽正在办公室审阅新一批弹药的生产报表,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沈泉一身露水闯了进来,手里紧紧攥着一个密封的牛皮纸袋。
厂长,紧急情报!沈泉的声音因急促而嘶哑,我们打入日军内部的同志冒死传出的消息,鬼子可能在秋季扫荡中使用化学武器!
林烽猛地站起身,接过密报快速浏览,脸色越来越凝重。密报详细记录了日军在某训练基地进行毒气弹试射的情况,还附有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显示日军士兵正在佩戴防毒面具进行演练。
畜生!林烽一拳砸在桌上,震得茶杯哐当作响,竟然要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这时,听到动静的唐忠祥、王老铁和老周也赶了过来。看完密报,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铁青。
狗日的小鬼子,打不过就要放毒!王老铁气得浑身发抖,咱们得赶紧想办法!
唐忠祥推了推眼镜,声音沉重:根据情报分析,日军可能使用的是芥子气或路易氏剂这类糜烂性毒剂。我们现有的简易防毒面具根本防不住这些毒气。
老周吐出一口浓烟,眉头紧锁:现在前线配发的防毒面具还是三年前的老款式,就是用纱布包点木炭,对付催泪弹还行,真要遇到毒气...
必须立即升级防毒面具!林烽斩钉截铁地说,而且要大规模生产,不仅要供应前线,咱们兵工厂的工人也要人手一具!
第二天一早,林烽就召集了全厂的技术骨干。会议室里,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型号的防毒面具,从缴获的日军制式面具到八路军自制的简易面具,琳琅满目。
同志们,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林烽拿起一个已经发黄的简易防毒面具,这是我们目前主要装备的型号,就是在纱布中间夹一层活性炭。对付一般的催泪瓦斯还行,但要防日军的化学武器,还差得远。
唐忠祥拿起一个缴获的日军防毒面具仔细研究:日军的面具设计很精密,有过滤罐、呼气阀、防水面罩...但是生产工艺太复杂,我们短期内无法仿制。
王老铁急得直搓手:那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战士们被毒气毒害啊!
林烽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拿起一个自制面具,拆开仔细研究。突然,他眼睛一亮:同志们,我们能不能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良?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起来:我有个想法:在活性炭层外面加一层碱性纱布,专门用来吸附酸性毒气。面罩改用防水胶布,防止毒气从缝隙渗入。
老周若有所思:碱性纱布?用什么材料?
小苏打!林烽肯定地说,用饱和小苏打溶液浸泡纱布,晾干后使用。小苏打是弱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毒气。
唐忠祥立即拿出笔记本计算:理论上可行!如果设计得当,防护效果应该能提升百分之五十以上!
那就立即开始试验!林烽下令,老唐,你负责设计过滤层结构;老铁,你去搞小苏打和防水胶布;老周,你组织女工准备缝制面罩。
整个兵工厂立即行动起来。王老铁带着采购队,跑遍了根据地所有的药铺和杂货店,把能买到的小苏打全部收集起来。
老板,你们这还有多少小苏打?我全要了!王老铁在一家药铺里急切地问。
老掌柜推推老花镜:长官,您要这么多小苏打做什么?这玩意儿一般都是老百姓发面用的...
救命用的!王老铁来不及多解释,有多少要多少!
与此同时,唐忠祥在实验室里进行配方试验。他设计了多种不同浓度的浸泡方案,测试哪种效果最好。
浓度太低效果不佳,浓度太高会影响透气性...唐忠祥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自言自语。
林烽亲自来到实验室,看到唐忠祥苦恼的样子,提出了一个建议:老唐,试试分层处理?用不同浓度的溶液浸泡不同的纱布层?
这个想法启发了唐忠祥。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找到了最佳方案:先用饱和溶液浸泡内层纱布,再用较稀的溶液浸泡外层,这样既能保证防护效果,又不影响呼吸顺畅。
在老周的组织下,女工们开始试制新型面罩。防水胶布是稀罕物,根据地很难搞到,这可愁坏了大家。
厂长,整个太行山根据地都找遍了,就找到这么几卷防水胶布。老周指着角落里那几卷胶布发愁,这点材料最多能做一百个面罩。
林烽沉思片刻,突然问:老周,你还记得咱们去年缴获的那批日军雨披吗?
雨披?老周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对啊!那些雨披都是防水橡胶做的!
很快,几百件日军雨披被翻了出来。女工们小心翼翼地裁剪着,把原本用来防雨的雨披改造成防毒面具的面罩。
姐妹们,裁剪时要精打细算!秀兰带着女工们工作,这些材料来之不易,一点都不能浪费!
面罩的密封性是个大问题。简易面具最大的缺陷就是边缘不密封,毒气容易从缝隙渗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