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尚设计周的余温还在发酵,社交媒体上#成长型家居的时尚打开方式#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联名款系列的咨询量已经排到了三个月后。苏晚星刚结束和启智教育的课程细节对接会,回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喝口水,顾砚深就拿着一份市场分析简报走了进来。
“这是刚整理好的时尚教育赛道调研报告,你看看。”顾砚深将文件放在她面前,指尖点了点标题,“设计周结束后,有17家时尚相关机构主动联系我们,其中8家是高校的时尚设计专业,5家是连锁美育机构,还有4家是做成人时尚素养培训的。市场需求比我们预想的更旺盛。”
苏晚星拿起简报,扉页上的核心数据格外醒目:国内青少年美育市场年增长率18%,但兼具“家居适配”与“环保理念”的细分赛道空白率超90%;一线城市家长对孩子“空间审美+实用认知”的培训付费意愿达72%,其中68%的家长明确表示,希望课程能结合真实家居场景。
“空白就是机会。”苏晚星快速翻看着报告,目光停在用户画像部分,“你看,这些付费家长大多是85后、90后,既看重孩子的审美培养,又不忽视环保和实用需求,正好和我们的目标客群高度重合。之前的教育布局聚焦行业人才,现在做时尚教育,刚好能覆盖C端家庭,形成‘行业人才培养+家庭美育渗透’的闭环。”
顾砚深在她对面坐下,补充道:“而且国际时尚设计周上,不少时尚品牌提到,他们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生活场景化’,比如童装搭配家居、软装呼应穿搭。如果我们能把时尚教育和家居场景结合,不仅能给家庭提供价值,还能为后续和时尚品牌的深度跨界铺路。”
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成立“时尚教育专项筹备组”。消息一出,公司内部就掀起了报名热潮,林晓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她在之前的教育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更在设计周期间全程跟进了联名款项目,对时尚与家居的融合有着直观认知。
“苏总、顾总,我想牵头这个项目。”林晓拿着自己做的初步规划方案,眼神里满是笃定,“之前对接江南设计学院时,我发现高校时尚专业普遍缺乏‘场景化应用’课程;和启智教育合作时,又了解到家庭美育的痛点是‘理论脱离实际’。我想把这两者打通,做不一样的时尚教育。”
苏晚星翻看方案,里面详细列出了“高校合作、家庭美育、行业赋能”三个方向,甚至已经梳理了10家潜在合作院校的资料。她抬头看向顾砚深,两人眼中都透着认可。“这个项目就交给你了。”顾砚深开口,“团队成员你自主挑选,预算和资源我们全力支持。”
筹备组很快组建完成,核心成员包括3名校企合作专员、2名市场调研分析师、2名课程研发专员,还有1名从设计周合作团队挖来的时尚行业资深顾问。成立大会上,苏晚星明确了项目核心定位:“我们要做的不是单纯的时尚培训,而是‘环保+实用+审美’三位一体的场景化时尚教育。让学员不管是设计家居、搭配空间,还是选择产品,都能兼顾颜值、环保和成长需求。”
接下来的半个月,筹备组开启了密集的市场调研。林晓带着团队兵分三路,一路走访国内顶尖的时尚设计院校,一路对接连锁美育机构和亲子教育平台,还有一路深入一线城市的高端社区,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家长和孩子的真实需求。
苏晚星和顾砚深也没闲着,他们亲自带队拜访了国内时尚教育领域的标杆院校——东华时尚学院。车子驶入松江校区时,正是春日午后,香樟树的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教学楼里不时传来设计软件的操作讲解声,空气中都透着创意的气息。
东华时尚学院的副院长李教授早已在会议室等候,她穿着剪裁利落的白色衬衫,搭配一条墨绿色阔腿裤,气质干练又不失时尚感。“苏总、顾总,你们在国际设计周上的跨界尝试,我们都有关注。”李教授笑着递上一杯茶,“现在时尚行业的趋势就是‘跨界融合’,你们把家居、环保和时尚结合,这个方向非常有前景。”
“我们这次来,就是想向学院取经,更希望能探讨合作办学的可能。”苏晚星开门见山,将筹备组做的市场调研简报递过去,“目前市场上的时尚教育,要么偏向纯艺术设计,要么只注重表面搭配,缺乏和生活场景的结合。我们想和学院合作,开设‘时尚家居设计与美育’专项课程,既培养专业人才,也面向社会普及相关知识。”
李教授翻看简报时,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脸上渐渐露出赞许的神色。“你们说到了点子上。”她抬起头,眼神明亮,“我们学院的时尚设计专业,每年都有学生抱怨‘设计的作品落不了地’。去年有个学生设计了一套儿童时尚家居概念图,拿到了设计大奖,却因为不懂环保材质和承重原理,根本无法量产。如果能和你们合作,把企业的实战经验和环保技术融入课程,正好能解决这个痛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