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的灯笼次第亮起时,周叔的酸辣粉摊前聚起了难得的热闹。青石板路上还留着白日游客的脚印,被傍晚的雨水打湿后泛着幽光,晚风卷着花椒和牛油的香气,把四家商户的身影拉得老长。陈婆婆的凉糕竹篮、刘叔的麻花筐、王婶的酱菜坛,还有周叔刚刷干净的真空包装机,在暖黄的灯光下摆得整整齐齐,像一场特殊的战前动员。
“都记清楚了,咱们今晚把流程走三遍,哪个环节卡壳了,连夜整改!” 吴梦琪站在摊位中央,帆布包敞着口,里面露出秒表、订单登记表和一沓打印整齐的流程说明。她特意穿了双防滑的帆布鞋,鞋面上还沾着白天去取货点踩的泥点,“从线上接单到包装完成,最多不能超过 5 分钟;送到取货点后,必须核对订单号和商品明细,签字确认才能让游客拿走。”
周叔蹲在地上调试真空包装机,机器 “嗡嗡” 的预热声里,他抬头叮嘱:“老婆子眼神不好,贴标签的时候看仔细点。” 陈婆婆立刻瞪了他一眼,手里的 “到店自提” 标签拍得竹桌啪啪响:“我戴了老花镜!比你这老眼昏花强。” 刘叔在一旁笑得直抖,手里的麻花分装袋差点撒了一地。
吴梦琪拿出准备好的模拟订单,用红笔在上面标了重点:“第一单测试开始!订单号 ,游客李女士,两份酸辣粉加麻加辣,一份凉糕多放红糖,两袋麻花要伴手礼规格。” 她按下秒表,“开始!”
周叔手起刀落,红薯粉在沸水里翻滚的瞬间就捞进碗里,红油、豌豆、杂酱依次铺上去,动作行云流水。他特意多舀了勺老坛辣椒,蒸汽裹着酸辣味直冲鼻腔:“加麻加辣,要得!” 陈婆婆则颤巍巍地给凉糕套上透明罩,把印着 “井水镇凉糕” 的标签仔细贴在侧面,银镯子随着动作叮当作响。
刘叔的麻花分装最见功夫,他把麻花两根一组放进烫金纸袋,袋口折成漂亮的三角,再系上红绳:“伴手礼就得有伴手礼的样子,游客带回去才有面子。” 王婶在一旁帮忙递纸巾,眼睛却紧盯着周叔的包装机:“老周,你这真空袋别封太死,免得把粉压坨了。”
“放心,我心里有数。” 周叔把调好的酸辣粉倒进防漏袋,捏住袋口对准包装机的密封条,“嗡” 的一声,透明袋里的空气被抽干,粉和汤乖乖缩成紧实的一包。他举起包装好的酸辣粉对着灯光照:“你看这密封度,滴水不漏!”
“三分四十秒!” 吴梦琪按下秒表,语气里带着惊喜,“比预期快了一分多钟!” 她翻开订单登记表,在每个人的任务栏打了勾,“周叔的包装速度没问题,陈婆婆的标签贴得有点歪,下次注意对齐;刘叔的伴手礼很标准,继续保持。”
陈婆婆不服气地拿起凉糕看:“哪里歪了?我看正得很!” 吴梦琪笑着走过去,帮她把标签轻轻撕下来重贴:“要贴在袋子中间,游客一眼就能看见‘到店自提’四个字,免得拿错。” 她的指尖带着温度,贴标签的动作又轻又稳,陈婆婆的气顿时消了,反而不好意思地笑了:“还是你细心。”
第二单模拟的是加急订单。吴梦琪报出订单信息时特意加快了语速:“订单号 ,游客张先生,三盒火锅底料加急发顺丰,要求今夜发出;四份酸辣粉真空包装,明天上午十点前到长江索道取货点。”
这次周叔没等催促就先动了手,他把真空好的酸辣粉放进印着 “山城老味道” 的保温袋,外面再套层防水袋:“加急单要特别标注,取货点那边才会优先处理。” 王婶则手脚麻利地给火锅底料套上气泡膜,装进印有自家头像的纸箱:“我这底料封了三层,保证路上不漏油。”
刘叔在一旁当起了临时质检员,拿着订单明细逐条核对:“酸辣粉四份,火锅底料三盒,没错。” 他学着吴梦琪的样子在登记表上签字,笔尖在纸上顿了顿,“这签字也得练,别到时候游客认不出。” 大家被他严肃的样子逗笑,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四分五十秒!” 吴梦琪看着秒表宣布,“比上次慢了点,主要是王婶的打包环节可以优化。” 她蹲在纸箱旁比划,“咱们可以提前做好现成的打包盒,把气泡膜裁成合适的尺寸,到时候直接套进去,能省不少时间。” 王婶连连点头,掏出小本子记下:“明天就让我家老头子裁膜,保证不耽误事。”
演练到第三单时,天边突然滚过一声闷雷。周叔抬头看了看天色,把晾在旁边的塑料布往冷链箱上拽了拽:“怕要下雨,咱们抓紧点。” 话音刚落,豆大的雨点就 “噼啪” 砸在石板路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吴梦琪立刻指挥大家转移:“周叔把包装机搬到屋檐下,陈婆婆看好凉糕别淋湿了!” 她自己则抱起最关键的冷链箱往摊位深处挪,这箱子是她托商盟朋友特意定制的,带温度显示和防震功能,花了她半个月工资。雨点打在箱面上发出密集的声响,她赶紧扯过最大块的塑料布把箱子裹得严严实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