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者号”飞船的舷窗外,木星像一颗巨大的气态宝石悬在漆黑的星空中,标志性的大红斑在云层间缓慢翻滚,周围的四颗伽利略卫星如同散落的碎钻,散发着微弱的银光。林科坐在驾驶舱的主位上,指尖在离线编译的虚拟键盘上轻轻敲击,屏幕上正显示着飞船能源系统的实时数据 —— 经过火星核聚变反应堆的能源补给,飞船的氦 - 3 储备还剩 78%,足够支撑接下来三个月的星际航行,这是 “星际算力探索” 计划的第一站:木星轨道附近的小行星带,寻找富含 “算力矿物”(可转化为高效能源的稀有金属)的天体。
“林队,小行星带的初步扫描完成,发现 37 颗符合矿物特征的小行星,其中编号为‘J-2024’的小行星,算力矿物含量预估达 45%,远超预期。” 通讯器里传来赵宇的声音,他正坐在飞船中部的 “矿物分析室”,面前的全息投影里,J-2024 小行星的三维模型正缓慢旋转,表面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红色探测点,“我父亲的笔记里提到,这种矿物在高温下能释放出稳定的‘量子算力波’,转化效率是传统氦 - 3 的 3 倍,要是能开采成功,地球的基础算力配额至少能再提升 50%。”
林科的目光从木星上移开,落在 J-2024 的模型上:“先不急着靠近,让小艾做一次深度扫描,确认是否有潜在风险 —— 元脑当年在小行星开采时,就因为忽略了矿物的放射性,导致三名矿工永久丢失记忆。”
“收到。” 小艾的虚拟影像在驾驶舱角落亮起,她的数据流正快速覆盖小行星模型,“深度扫描启动,预计 15 分钟完成。当前飞船各项参数正常,通讯系统、防御护盾、离线数据备份均处于待命状态。”
飞船内的氛围轻松却不松懈。船员们大多是从全球平权联盟选拔出的技术骨干:有曾在元脑负责星际导航的老工程师,有擅长矿物开采的贫民窟技术员,还有来自记忆档案馆的年轻志愿者 —— 他们带着各自的故事,为了 “让每个人都拥有充足算力” 的目标,踏上了这场未知的探索之旅。
林科起身走到飞船后部的 “记忆墙” 前,墙上贴满了地球寄来的照片和涂鸦:张姐和小诺在贫民窟的算力路灯下微笑,苏婉抱着修复好的旧设备和老人合影,小源团队在全球直播中举着 “我们在地球等你” 的标语,最中间是老陈的黑白照片,下面压着一张纸条,是林科穿越时老陈送他的:“探索的意义,不是征服,是让更多人活得更好。”
指尖抚过老陈的照片,通讯器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杂音,屏幕上的扫描数据瞬间紊乱,小艾的影像也出现了短暂的卡顿:“警告!检测到未知电磁信号,来源为木星方向,信号频率为 1.2GHz,不符合人类已知的任何通讯协议,正在尝试解码……”
林科立刻回到驾驶舱,终端屏幕上,代表信号的绿色波纹正以不规则的频率跳动,像一条挣扎的绿色小蛇。“中断深度扫描,优先处理信号!” 他按下紧急按钮,飞船的所有能源瞬间向通讯系统倾斜,屏幕上的波纹逐渐稳定,呈现出一种类似 “二进制代码” 却更复杂的结构 —— 每一组符号由三个光点组成,时而闪烁,时而停顿,仿佛在传递某种规律。
“赵宇,过来帮忙!” 林科调出离线编译的 “信号解码模块”,这是他结合 2025 年的开源解码技术和元脑的星际通讯协议开发的工具,“用你父亲笔记里的‘外星信号假设模型’,我们一起破解。”
赵宇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驾驶舱,手指在键盘上翻飞,调出父亲留下的 “星际通讯预案”:“我父亲当年推测,外星文明若掌握算力技术,可能会用‘算力波动’作为通讯载体,就像人类用电流传递信息。你看这个信号的停顿间隔,正好对应我们算力系统的‘基础运算周期’,3 次闪烁代表‘请求’,2 次停顿代表‘共享’……”
两人配合着,将信号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 “符号单元”,再用离线编译将其转化为人类能理解的图形和文字。一个小时后,屏幕上终于出现了清晰的信息 —— 一组由光点组成的简易图形:左边是一个类似 “算力核心” 的圆形,右边是无数个小光点,中间用一条虚线连接,下方标注着一行由符号转化的文字:“算力共享请求 —— 需稳定能源支持。”
“是算力共享请求!” 林科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想起元脑 CEO 当年为了垄断算力,对其他文明信号视而不见的历史,又想起老陈说的 “不要用恶意揣测未知”,“这不是威胁,是求助 —— 他们可能遇到了能源危机,需要算力支持,或者想和我们共享算力技术。”
“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赵宇的声音带着谨慎,他调出飞船的防御系统界面,“元脑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未知的接触都可能隐藏风险。我们不知道对方的技术水平,不知道他们的目的,盲目回应可能会给地球带来危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