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
一队快马冲破晨雾,自北门疾驰而入,直奔帅府方向。
为首的马背上的将领未等坐骑停稳便翻身下马。
虽满面风尘却步履生风。
豹枭营队长凌夜枭向李将军报到!
这一声通报让正在帅府内议事的李星汉霍然起身。
众将领纷纷侧目,只见凌夜枭风尘仆仆的抱拳行礼。
凌队长怎会来此?莫非九江有变?
李星汉难掩惊讶。
将军放心,九江无恙。
凌夜枭声音因连日奔波略显沙哑,却依旧铿锵。
末将听闻广东清军北进马上进犯长沙,于是率豹枭营十名精锐前来助战。此行还有更重要军情禀报——
他稍作停顿,环视在场众将,一字一句道:
李将军,南昌,已经光复了!
帅府内顿时一片哗然。
李星汉闻言大喜过望,却又心生疑惑。
他记得义父邓名早已返回武昌布防,怎会突然有余力攻打南昌?
此言当真?快!与我说说详细经过。
李星汉急忙上前拉住凌夜枭的手臂,。
待凌夜枭将细节仔细讲给李星汉听后,他不禁抚掌赞叹:
太好了,凌将军和周向文将军都立了大功!
他当即转身,对侍立一旁的亲兵朗声下令:
来人!速速传令,四门张贴捷报,鸣炮九响,让全城军民同享此喜!
不出半日,捷报传遍长沙的大街小巷。
市井百姓奔走相告,守城将士士气大振。
茶楼酒肆里,人人脸上都洋溢着久违的光彩。
听说了吗?南昌光复了!
看来,整个江西也快了,大明中兴有望啊!
李星汉站在城楼上,远眺清军营寨,心中已有计较。
他转身对亲兵道:
传令,召集全城说书先生到帅府议事。
不过一个时辰,二十余名说书人齐聚帅府。
这些平日里在市井间以口舌谋生的文人,此刻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将军的吩咐。
李星汉环视众人,声音铿锵:
今日请诸位前来,是要将两桩义举传颂于世。”
“其一,是南昌周向文等起义军奋起抗清,助我军光复此城;
其二,是李茹春将军血战清军、誓死不退的忠勇事迹。
他详细讲述了南昌周向文等起义军,不甘被压迫,如何在清军铁蹄下揭竿而起。
李茹春如何在新附不久的情况下。
面对许尔显的突袭临危不惧,身先士卒与清军血战的事迹。
说到动情处,李星汉不禁握紧佩剑:
我要让每一个长沙百姓都知道,我大明将士是何等忠勇!
要让那些投诚的将士看到,我大明是如何以诚相待!
说书人们个个激动不已。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颤巍巍地站起身,拱手道:
将军放心,老朽虽已年迈,但定当竭尽全力,让这些忠义之事传遍长沙的每一个角落!
另一位年轻的说书人更是热泪盈眶:
小人平日说的都是才子佳人。”
“从今往后,定要将这些英雄事迹编成段子,让百姓们都知道我大明的脊梁未断!
果然,不过接下来的日子里,全城都在传颂着这两段佳话。
在城西最大的茶楼里,说书人醒木一拍,全场顿时鸦雀无声。
今日不说那风花雪月,单表我大明两位真英雄!
说书人声若洪钟。
先说那南昌城头,那周向文将军振臂一呼!”
“满城数千位不愿做奴的我大汉男儿热血上涌,英勇的冲向那满洲额楚....”
“....那李茹春将军,面对清军铁骑,大喝一声:
李某既已归明,誓死不悔!手中长枪舞得如梨花纷飞,直杀得清军人仰马翻...
茶客们听得如痴如醉,当说到精彩处,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
有个老者抹着眼泪道:
大明有这样的忠臣义士,何愁不能中兴!
-
十一月二日午后,长沙城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流民。
这支约数百人的队伍衣衫褴褛,步履蹒跚,其中多是老弱妇孺。
他们自称来自暮云镇,守城将士见状,立即开启城门,引领他们前往帅府。
帅府内,李星汉正在与诸将商议军务,闻报后立即亲自出迎。
只见这些乡民面带饥色,不少人身上还带着伤痕。
为首的老者周老四见到李星汉,顿时老泪纵横,跪地哭诉:
李将军,那许尔显的军队初到时,只是驻扎在镇外,倒也相安无事。”
“可听说前几日吃了败仗,那些清兵就变了脸。”
“他们不仅强行抢了我们的粮食,还占据了我们的房屋,将全村百姓都赶了出来!
周老四哽咽着继续说:
那些清兵说,我们既已剪了辫子,就不再是大清的顺民,已经是叛逆。”
“说是不杀我们已是手下留情了.....所以我们都被赶了出来,可眼下这情况,叫我们往哪里去啊!
李星汉连忙扶起老人,温言安抚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