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集团“蜜火”项目的初步成功,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极高的保密层级下,激起了层层涟漪。相关的报告和数据在极小范围内传阅,每一位看到结果的专家和领导,无不感到一种混合着震撼与狂喜的眩晕。那种基于“结构化缓释燃烧”原理的新型燃料,展现出的不仅仅是性能的提升,更是一种设计理念的颠覆,为未来从大型运载火箭到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动力系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而这一切的源头,再次指向了那个在直播间里用跳跳糖和“糖粉”瞎折腾的沙雕主播——林墨。
“直播间技术分析办公室”内的气氛,在经历了“晶核”的惊险和“跳跳糖火箭”的震撼后,变得更加微妙。一方面,林墨带来的技术馈赠一次比一次惊人;另一方面,他所吸引的注意力也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如何确保这条“国运锦鲤”既能持续产出黑科技,又能安然无恙地隐藏在沙雕主播的表象之下,成了办公室面临的核心挑战。
“根据我们的监测,‘跳跳糖火箭’直播的录播视频,在境外几个知名的科技论坛、视频分享平台以及某些‘兴趣小组’内部的传播量正在快速上升。”情报分析员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曲线,“虽然大部分讨论集中在‘视频特效’、‘巧合’或者‘民间高手误打误撞’上,但已经有至少三个具有国家背景或大型军工企业背景的技术分析团队,开始对视频中的尾焰颜色、火箭飞行轨迹和持续时间进行初步的、非正式的技术分析。”
陈老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锐利:“意料之中。林墨这次玩得有点大,三十秒稳定飞行,尾焰特征还那么独特,想不引起注意都难。我们必须提前布局,引导舆论,把这次事件定性为一次‘有趣的巧合’和‘网红博主的运气’,绝不能让人联想到背后有任何系统性、突破性的技术支撑。”
李教授点头附和:“没错。林墨下一次直播,无论内容是什么,我们都需要做好准备。一方面,要确保他能继续‘无意’间传递出关键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制造足够的‘噪音’和‘烟雾弹’,混淆视听,让真正的宝藏淹没在沙雕整活的海洋里。”
赵教授补充道:“最重要的是,要配合林墨的节奏。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直觉,知道如何用最荒诞的方式,完成最精准的‘投喂’。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他,配合他,为他扫清障碍。”
就在办公室紧锣密鼓地部署新一轮的舆论引导和安全预案时,处于风暴眼中心的林墨,却显得格外……悠闲。
他正对着电脑屏幕,浏览着购物网站,嘴里叼着根棒棒糖,眉头微皱。
“啧,现在的跳跳糖都这么贵了吗?以前五毛一包,现在都快两块了?通货膨胀也太厉害了吧!”他嘟囔着,随手点开了一个知名品牌的跳跳糖商品详情页,煞有介事地研究起来。
这个看似普通的抱怨和购物行为,却瞬间触动了“办公室”敏感的神经。
“注意!林墨正在浏览跳跳糖商品页面!记录他的所有操作和评论!”陈老立刻下令。所有专家都屏息凝神,紧盯着分屏上林墨的实时屏幕共享(林墨在非任务直播时偶尔会开屏幕共享和粉丝闲聊,美其名曰“监督墨哥不要乱花钱”)。
直播间的粉丝们对此毫无察觉,弹幕依旧欢乐:
“墨哥还在研究跳跳糖啊?是不是想再来一发火箭?”
“涨价了?说明墨哥你带货能力强啊!(狗头)”
“求链接!我也要买同款飞天魔糖!”
林墨翻看着商品成分表,开始了他标志性的、浮夸的吐槽:“家人们你们看看!这配料表!白砂糖、葡萄糖、乳糖……还有这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柠檬酸、苹果酸、三氯蔗糖……好家伙,这成本都花在这些东西上了吧?”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拉着成分列表,似乎只是在抱怨价格不合理。但就在他划过某一行,并且看似无意地将鼠标指针在某些成分名称上短暂停留时,“办公室”的分析系统立刻发出了尖锐的警报!
“放大他鼠标停留的区域!分析他划过的成分名称顺序和对应的化学式!”李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技术人员迅速操作,将林墨屏幕共享的画面逐帧分析。只见在林墨看似随意的划动和吐槽中,他的鼠标指针极其隐晦地、以某种特定的节奏和顺序,点过或悬停在了以下几个成分上:乳糖 (C??H??O??) -> 柠檬酸 (C?H?O?) -> 二氧化碳 (CO?) -> 三氯蔗糖 (C??H??Cl?O?)。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他提到“成本”和“这些东西”时,他的鼠标在屏幕上快速而轻微地抖动了几下,仿佛信号不良,但在放大后的轨迹图上,那抖动赫然形成了一个模糊的、未完成的分子结构片段,看起来像是一种复杂的环状络合物的雏形,旁边似乎还伴随着一个极淡的、一闪而过的摩尔比数值 “1 : 0.03 : X” (X部分因抖动过于模糊无法识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