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计划的成功试点与境外竞争对手在无线充电公路上的折戟沉沙,如同两支强弱分明的和弦,在科技领域的宏大交响乐中奏响,进一步巩固了某种无形的优势。然而,林墨脑海中的系统,似乎永远热衷于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奏响下一个令人瞠目的音符。
【整活任务发布:舌尖上的工业革命!】
【任务要求:直播使用常见食品(需具备软质、易塑形特性)雕刻出高精度工业部件(如航空发动机叶片),并演示该“食品部件”具备其原型至少一种关键物理特性的雏形(如短暂承重、耐高速旋转、异常韧性等)。】
【任务提示:最柔软处,或蕴藏着超越钢铁的意志。分子重排,性能飞跃。】
【基础道具提供:【分子键合定向强化喷雾(食品兼容型)】(一瓶看起来像普通纯净水,实则内含纳米催化剂的喷雾剂)。】
【任务奖励:【生物复合材料配方】(基于生物质的高性能结构材料设计与合成方案)。】
“用……食品雕工业部件?航空发动机叶片?还要演示物理特性?”林墨看着任务要求,差点把嘴里的棒棒糖咬碎,“系统,你是不是对‘整活’有什么误解?这活整得是不是有点过于硬核了?雕坏了算谁的?算豆腐厂的还是算发动机厂的?”
吐槽归吐槽,林墨的行动力一如既往。他几乎没有犹豫,就选择了中华美食中最具可塑性的软嫩代表——豆腐,作为这次挑战的载体。至于目标,他直接锁定了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的高压涡轮叶片。这种叶片需要在超过金属自身熔点的高温燃气中,以每分钟数万转的速度高速旋转,承受巨大的离心力和热应力,是材料科学与制造工艺的极致体现。
直播预告依旧充满了林氏沙雕风格:“挑战不可能!主播将用祖传厨艺(并没有),在豆腐上复刻‘工业明珠’,目标是让它转起来!如果失败了,就当给大家表演一个凉拌豆腐雕花(手动狗头)。”
直播当天,林墨的工作台背景从以往的电子设备、鱼缸,变成了一个临时的“厨房操作区”。正中央摆放着一块方方正正、水水嫩嫩的白豆腐,旁边是各种型号的雕刻刀、手术刀、甚至还有牙医用的微型钩针,琳琅满目。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工作台一角放置的一个小型、高速的电动测试台,上面有卡槽,显然是用来固定和测试“叶片”的。
“家人们晚上好!欢迎来到《墨哥的硬核厨房》!”林墨系着一条画满火箭和齿轮的围裙,对着镜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我们不搞电磁波,不玩生物电,咱们回归最朴素的食材,最原始的雕刻,挑战一下材料学的极限!”
弹幕瞬间爆炸:
“我听到了什么?用豆腐雕发动机叶片?”
“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
“主播终于对豆腐下手了!这是豆腐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求航空发动机工程师的心理阴影面积!”
“赌五毛,雕到一半豆腐塌房!”
林墨无视弹幕,先拿起那块白豆腐,小心翼翼地用吸水纸吸掉表面多余水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我们要对这块普通的白豆腐,进行一点点……嗯……‘分子级预处理’!”他拿起旁边那瓶看起来像纯净水的【分子键合定向强化喷雾】,对着豆腐表面均匀地、若有若无地喷了一层。
“这是特制的‘豆腐定型水’,祖传秘方,能有效防止豆腐在雕刻过程中碎裂!”林墨信口胡诌。
喷完“定型水”后,他拿起最小的那支雕刻刀,深吸一口气,开始对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发动机叶片三维模型,小心翼翼地动起手来。
他的刀工……只能说比普通人好点有限,动作略显笨拙,时不时还会因为用力过猛或者角度不对,削掉一小块不该削的地方。每一次下刀,弹幕都替他捏一把汗,生怕下一秒整个豆腐就分崩离析。
“哎呀,这里手抖了……”
“啧,这个叶型的弧度有点难搞……”
“完了完了,这个地方好像雕薄了……”
林墨一边雕,一边嘴里不停念叨,完美扮演了一个“手艺不精但勇气可嘉”的业余雕刻爱好者。然而,奇异的事情发生了。那块看似弱不禁风的豆腐,在他的刀下,竟然表现出了一种异乎寻常的“韧性”!
按照常理,如此精细的雕刻,尤其是在豆腐这种材质上,极易发生崩裂、破碎。但林墨手中的豆腐,即使被雕刻得极其纤薄(例如叶片的 leading edge 前缘和 trailing edge 后缘),也只是微微变形,并未断裂。甚至当他“不小心”用刀尖轻轻戳刺时,豆腐表面也只是出现一个浅坑,而没有像普通豆腐那样直接被戳穿。
“卧槽?这豆腐什么牌子的?这么扛造?”
“是主播的刀不行吧?”
“不对,你们看豆腐的质感,好像有点半透明,带着点胶质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