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巴甫洛夫之铃’”计划正在林墨的脑海中缓慢而周密地酝酿,这需要时机和精细的布局。在此之前,系统似乎觉得他需要来点更“接地气”的活计,一个新的任务提示悄然而至。
【整活任务:舌尖上的光学】
任务要求:直播向观众展示,如何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限定:水果、蔬菜或其废弃部分)对精密光学镜片进行清洁或抛光。要求直播效果具备强烈反差与娱乐性,并最终实现镜面光洁度的可验证提升。
任务提示:自然的馈赠,往往蕴含着超越化学试剂的精妙。果皮,或许不只是垃圾。
任务奖励:【有机抛光工艺】技术资料包、科技点350。
失败惩罚:连续一周直播生啃苦瓜(宿主第二讨厌的食物)。
“用水果蔬菜……抛光精密镜片?”林墨看着任务要求,嘴角抽了抽。这比用豆腐雕叶片、用磁力片搭结界听起来还要离谱。精密光学镜片,哪个不是需要在超净环境中,用高纯度化学试剂、钻石微粉或者离子束小心翼翼伺候着?用香蕉皮、土豆皮去擦?那不是清洁,是谋杀镜片!
但系统的提示——“自然的馈赠”、“精妙”,让他意识到这其中必然有某种尚未被广泛认知的科学原理。而且,“有机抛光工艺”,这名字听起来就环保、低成本,如果能成,对国内的光学产业乃至天文观测等领域,无疑是又一大利好。
“干!大不了再‘意外’一次!”林墨下定决心,开始琢磨具体方案。选择什么有机物?展示什么镜片?如何让效果看起来既震撼又……勉强能自圆其说?
他首先排除了那些汁水丰富、容易留下残留物的水果。最终,他的目光锁定在了香蕉上——更准确地说,是香蕉皮。香蕉皮内侧相对光滑,纤维柔软,含有多种有机酸和酶类,而且……用它来擦东西,本身就极具喜剧效果和反差感。
至于被抛光的对象,他思忖良久,动用了一点“特别经费”,通过某些“特殊渠道”,联系上了一家国内颇有名气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器材商,以“赞助直播、测试新品”为名,“借”来了一架口径达300毫米的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主镜片。这块F4焦比的抛物面镜片,由硼硅酸盐玻璃制成,表面镀有增强铝膜,本身光洁度已经很高,但远未达到专业科研级水准,正适合用来“糟蹋”……啊不,是“展示效果”。
镜片到手时,被妥善地安置在专用的镜座和包装箱内,林墨小心翼翼地将其取出,在直播灯光下,镜面反射着柔和的光泽,但也能在特定角度下,看到一些极其细微的、肉眼几乎不可见的擦拭痕迹和尘埃——这是业余级别镜片的常态。
直播当天,背景布置得颇有科技感,那块巨大的望远镜主镜片被安置在一个稳定的支架上,旁边还摆放着专业的双目光学显微镜、干涉仪(当然是经过“简化”和“伪装”的版本,只能显示粗糙的条纹)以及表面轮廓仪(同样被限制了精度显示)。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操作台上那几个黄澄澄、甚至带着几点熟透黑斑的香蕉。
“家人们!欢迎来到‘墨哥的跨界实验室’!”林墨开场依旧活力满满,“今天,咱们不玩电磁,不搞信息,我们来点……纯天然的!光学护理!”
他拿起一个香蕉,剥开,几口吃掉,然后举着那根软塌塌的香蕉皮,对着镜头,表情严肃:“看到它了吗?今天的主角,不是香蕉,是它——香蕉皮!”
弹幕瞬间被问号淹没:
“???”
“香蕉皮?光学护理?”
“墨哥,饿了吗?饿了先吃饭,别硬整……”
“我懂了!是用香蕉皮把镜头糊住,实现柔光滤镜效果!”
“楼上天才!但我觉得墨哥没这么正常……”
“错!”林墨挥舞着香蕉皮,“今天,我要用这玩意儿,来给这块——300毫米口径的天文望远镜主镜片——做一次深度抛光护理!”
他侧身让开,展示那块在灯光下熠生辉的镜片:“看,这块镜片,虽然已经不错了,但距离完美还差得远!上面有微乎其微的划痕、粉尘,还有分子级别的污染层!这些,都会影响光线通过,导致成像模糊,星点肥大!今天,我就要用纯天然、无污染、富含营养……呃不,是富含神秘力量的香蕉皮,让它重获新生,变得……更亮!”
这话一出,弹幕直接炸锅:
“疯了!彻底疯了!”
“主播知不知道这块镜片多少钱?你这是犯罪!”
“香蕉皮擦镜片?只会留下黏糊糊的果胶和更多的划痕!”
“取关了取关了,哗众取宠!”
“坐等翻车,我已经准备好录屏了!”
林墨对弹幕的声讨早已免疫,他戴上一双超薄乳胶手套(美其名曰防止手汗污染),拿起那块相对完整、内侧新鲜的香蕉皮,像拿着什么神圣的绸布一样。
“首先,我们要选取香蕉皮内侧最柔软、最光滑的部分,避开那些粗硬的纤维束。”他像模像样地讲解着,“然后,以极其轻柔的力度,顺着一个方向,均匀地、缓慢地擦拭镜面。注意!不是来回擦,是单向!想象你在抚摸……呃,抚摸一颗脆弱的心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