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巴甫洛夫之铃’”计划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在林墨的精心编织下,其节点已悄然遍布城市的视觉神经末梢。那些看似普通的广告屏幕,内里已被植入了特殊的信号发生模块,只待一个指令,便能发出那独特而隐秘的“铃声”。然而,就在林墨准备启动第一次小范围测试,观察数据涟漪如何扩散时,系统的提示音再次不期而至,带着一种将荒诞与实用主义焊接在一起的独特趣味。
【整活任务:指尖上的“重工业交响乐”】
任务要求:直播展示使用经过改装的民用级游戏手柄(限定:二手市场常见型号),远程精准操控一台重型工程机械(或等比例高仿真模型),完成一系列复杂、精细的动作演示。
任务提示:娱乐与工业的壁垒,或许只差一个脑洞大开的接口。让乐趣,驱动生产力。
任务基础奖励:【低延迟高可靠远程操控协议】基础版、科技点350。
附加奖励(若操控精度与延迟达到预设标准):奖励升级,解锁【泛用型自适应操控接口套件】。
失败惩罚:连续一个月,所有游戏(包括手机小游戏)强制使用方向键操控,且延迟固定为500毫秒。
林墨看着任务要求,嘴角微微抽搐。用游戏手柄开挖掘机?这听起来像是某个沙雕网友的P图梗,或者极限运动爱好者的作死新尝试。但系统显然不是在开玩笑,那个【低延迟高可靠远程操控协议】让他瞬间意识到了其中的巨大潜力。
远程操控,在矿业、深海、高空、核辐射环境等危险作业领域,乃至未来的太空探索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技术。降低延迟、提高可靠性,意味着操作员可以更安全、更高效地在后方控制前线设备,极大减少人员伤亡风险。
“用手柄挖矿?不,是用手柄拯救生命和提升国力!”林墨迅速调整了心态,斗志燃烧起来,“为了不被500毫秒的延迟折磨,拼了!”
直接搞一台真正的重型挖掘机来直播,风险太高,也过于招摇。林墨选择了更稳妥,但同样能展现技术核心的方案——使用一台1:10比例的高仿真液压挖掘机模型。这台模型价值不菲,完全复刻了真实挖掘机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由专业的无线电设备控制,动作精准,力量足以搬动数公斤重的物体,用来演示“复杂精细动作”再合适不过。
接下来,就是任务的核心——改装手柄。他选择了一款在二手市场泛滥、以皮实耐用到令人发指着称的某品牌老式手柄。这款手柄结构简单,接口标准,正是改装的理想平台。
直播开启,背景是林墨那个堆满了各种电子元件和工具的工作台。他将那款充满岁月痕迹的手柄拆开,露出了内部的电路板。
“家人们,今天咱们整个大活!”林墨对着镜头晃了晃手柄,“看见没,这古董手柄,当年可是号称能砸核桃的存在。今天,我们要让它焕发第二春,从娱乐工具,变身工业遥控器!”
他开始了他的“魔法”操作。首先,他取下了手柄原装的主控芯片,然后焊接上了一个自己设计制作的、指甲盖大小的转换模块。
“这是‘协议转换核心’,”林墨用镊子夹着那个小模块,煞有介事地介绍,“它的作用,就是把手柄发出的‘上下左右ABXY’这种游戏指令,翻译成工程机械能听懂的‘斗杆伸出、铲斗挖掘、履带行进’这样的工业控制语言。”
接着,他重点改造了手柄的无线通信部分。他拆掉了原装的2.4Ghz模块,换上了一个看起来更精密、带着小型天线的新型模块。
“原装无线?延迟高,易干扰,玩个游戏卡一下也就算了,控制挖掘机卡一下,那可能就是重大事故!”林墨表情严肃,“所以,我给它换上了‘林氏超稳低延迟传家宝’无线模块!采用特殊跳频协议和信号增强技术,保证百米之内,延迟低于10毫秒,稳如老狗!”
他一边解说着这些听起来高大上实则经过系统技术轻微魔改的“黑话”,一边熟练地进行着焊接和组装。最后,他还对手柄的模拟摇杆进行了校准和“精度提升”,声称用了“祖传的电位器打磨膏”和“玄学阻尼油”,使得摇杆的控制更加线性和平滑。
“好了!‘工业指挥官一号’改装完成!”林墨将组装好的手柄展示给镜头。外观上,除了多了一根小天线,似乎和原版没什么区别,但内里早已脱胎换骨。
弹幕自然是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拿手柄开挖掘机?墨哥你这是要进军蓝翔吗?”
“《论如何把游戏玩成实业》”
“延迟低于10毫秒?我玩某FPS游戏都没这么低的延迟!”
“所以祖传的除了酵母还有电位器打磨膏?”
“我已经开始期待墨哥用这个手柄在工地炒菜了!”
改装完毕,下一站,室外测试场。林墨找了一片闲置的空地,将那台黄色的1:10液压挖掘机模型摆放好。模型本身自带了一个专业的遥控器,看起来复杂无比,上面布满了摇杆和拨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