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巴甫洛夫之铃’”计划如同一个精密的钟表,内部的齿轮正在林墨的操控下悄然啮合,只待时机成熟便会鸣响。而系统似乎总能在恰当的时候,为他看似漫无目的的“整活”注入新的、更具社会意义的导向。就在他调试着那些隐秘的信号发生器时,新的任务提示浮现在脑海。
【紧急整活任务:母亲河的“速效救心丸”】
任务要求:直播展示使用微生物(限定:常见发酵类菌种,如酵母菌)对受污染的城市河道水体进行快速净化。要求效果直观、反差强烈,具备广泛传播潜力与环保教育意义。
任务提示:渺小的生命,蕴藏着重塑环境的伟力。浑浊,并非水的宿命。
任务基础奖励:【初级环境改造菌群】技术资料包、科技点400。
附加奖励(若引发大规模正向社会反响):奖励升级,解锁【定向环境修复菌群定制平台】(初级)。
失败惩罚:连续一周直播饮用(经安全处理的)本次净化目标河道水。
林墨看着任务要求,眉头微挑。用酵母菌净化河水?这比香蕉皮抛光镜片听起来更像个笑话。谁不知道酵母是用来发面、酿酒的呢?让它去对付黑臭的河水里的有机物、重金属、富营养物质?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环境改造菌群”这个奖励,让他心跳加速。这可不是简单的净化技术,这是可能改变整个生态治理格局的利器!尤其是那个附加奖励的【定向环境修复菌群定制平台】,听起来就像是能够根据特定污染物“量身定做”净化菌群的超级工具!其价值无可估量。
“干了!为了母亲河,也为了……科技点!”林墨瞬间斗志昂扬。
他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舞台”。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其实就是骑着共享单车沿着城市内河溜达),他选中了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段河道。这里远离主要居民区,关注度较低,但污染情况相当具有代表性——水体泛着不健康的灰黑色,表面漂浮着油膜和少量垃圾,靠近时能闻到隐隐的腥臭气味,属于典型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
接着,就是准备他的“神器”——酵母菌。他当然不会真的只拿点安琪酵母糊弄事。系统虽然限定了“常见发酵类菌种”,但并未限制其“强化”方式。林墨根据脑海中【初级环境改造菌群】资料包里的边缘知识(他暂时只能理解并复现最基础的部分),开始了他的“秘制”培养。
他在直播间里展示的,是一个大型玻璃罐,里面装着煮沸后又冷却的糖水(麦芽汁培养基),然后煞有介事地加入了几包普通的干酵母粉。
“家人们看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活性干酵母!别看它平时只管馒头包子,今天,它要跨界当一回‘河道清道夫’!”林墨对着镜头摇晃着玻璃罐。
然后,他开始了他的“魔法”操作。他一边向罐子里添加各种“秘制配料”,一边进行着充满林氏风格的解说:
“首先,来点咱们祖传的‘促活因子’——其实就是一点点海藻糖和肌醇,保护酵母细胞在恶劣环境下也能保持活性!”
“然后,是‘营养套餐’——加点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给酵母兄弟补充点磷钾和微量元素,干活有力气!”
“最关键的是这个——‘靶向诱导剂’!”他拿出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着一些淡黄色的粉末,“这是我太爷爷那辈传下来的方子,据说是用特定比例的几丁质寡糖和腐殖酸钠配的,能‘告诉’酵母,它们的食物不是糖,而是水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有机物和氮磷!”
他将这些“配料”加入罐中,然后将其放置在一个自制的、带有温控功能的保温箱里。
“最后,就是等待奇迹发酵!”林墨设定好保温箱的温度,指着上面一个简陋的数字显示器,“根据祖传秘方,发酵过程需要精确控温!大家记一下啊,第一阶段(0-6小时):28°C,促进酵母快速增殖;第二阶段(6-18小时):32°C,诱导产生降解酶系;第三阶段(18-24小时):25°C,稳定菌体活性,准备出战! 这可是不传之秘,我今天豁出去了,告诉大家!”
他看似豪爽地公布了“温度曲线”,甚至还拿笔在一旁的白板上大大地写了下来,确保镜头能清晰捕捉。这些温度参数,看似是普通的酵母发酵范围,但实际上,是激活和优化那“初级环境改造菌群”中几种核心功能菌株(这些菌株以酵母菌为宿主或共生体)的关键条件!至于那“靶向诱导剂”,更是点明了核心——利用几丁质寡糖(壳聚糖降解产物)和腐殖酸来模拟自然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的结构,从而诱导微生物产生相应的降解酶。
弹幕自然又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祖传酵母?墨哥你家祖上是开馒头铺的还是炼金术士?”
“几丁质寡糖?腐殖酸?这都啥跟啥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