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首先用这个原装遥控器演示了一下模型的基本操作:前进后退、旋转、动臂、斗杆、铲斗联动,动作确实流畅精准,甚至能用铲斗的齿尖轻易地夹起一枚放在地上的鸡蛋,引得弹幕一阵惊呼。
“好了,专业表演结束。”林墨放下原装遥控器,拿起了他那款改装手柄,“现在,有请我们今天的主角——‘工业指挥官一号’登场!”
他按下手柄上的开关,指示灯亮起。然后,他深吸一口气,开始操作。
起初,他的动作还有些生疏,挖掘机的动作略显僵硬。但很快,他似乎就掌握了诀窍。左手摇杆控制履带行进和机身旋转,右手摇杆控制动臂和斗杆的抬起放下,肩键控制铲斗的开合……他将复杂的工程机械操作,完美映射到了手柄的几个常用按键上。
更令人惊讶的是,操控的流畅度和精度!在他的操作下,挖掘机模型不再是笨重的铁疙瘩,而仿佛成了一个灵活的机械手臂。它能够平稳地行驶,精准地停在指定位置;能够用铲斗小心翼翼地推动一个小积木块,将其垒到另一个上面;甚至能重复之前用原装遥控器完成的“夹鸡蛋”操作——虽然第一次尝试时鸡蛋滑落了,但第二次就成功夹起,并稳稳地移动了一段距离,轻轻放下,鸡蛋完好无损!
“看到没有!精度控制!微操!”林墨一边操作,一边得意地解说,“这手感,这响应,比起那复杂得要死的专业遥控器,是不是亲切多了?这就叫‘人性化设计’,‘降低操作门槛’!”
他还完成了一系列更复杂的连贯动作:快速挖起一铲沙子,旋转机身,将沙子准确地倾倒入一个小桶中;用铲斗的边角轻轻刮平一小片沙地……动作行云流水,几乎让人忘记这只是一个游戏手柄在控制。
直播间的观众看得目瞪口呆:
“我擦,这流畅度,比我用键盘玩挖掘机模拟器还顺滑!”
“原来不是手柄不行,是我们用的手柄不行!”
“这延迟……真的假的?看起来几乎没有滞后感!”
“墨哥,这手柄量产吗?我想买一个回去开我家拖拉机!”
“国家重型机械操作员资格考试是不是该增加手柄操控科目了?”
直播在又一次“整活成功”的欢呼中结束。系统提示准时响起:
【整活任务:指尖上的“重工业交响乐”】完成!
任务评价:A+。以极具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方式,成功演示了民用级设备经改造后应用于准工业级精准操控的可行性,引发了广泛对于远程操控技术普及化的讨论。
任务基础奖励发放:【低延迟高可靠远程操控协议】基础版已存入系统空间,科技点+350。
检测到操控精度与延迟远超常规民用遥控标准,附加奖励激活!【泛用型自适应操控接口套件】已解锁!
林墨立即查阅了新获得的技术。【低延迟高可靠远程操控协议】不仅包含了那特殊的无线通信协议,更核心的是一整套抗干扰、纠错和数据压缩算法,确保在复杂环境下依然能保持稳定极低的延迟。而【泛用型自适应操控接口套件】则更像一个万能的“翻译官”,能够快速分析目标设备的控制指令集和传感器数据流,并自动生成适配不同输入设备(如手柄、手套、体感设备等)的控制映射方案,极大地简化了远程操控系统的集成难度。
“好东西!这才是真正能提升各行各业效率和安全性的利器!”林墨心中振奋。
……
“办公室”内,技术专家们早已对林墨的“手柄操控挖掘机模型”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分析。
“重点不是那个手柄,甚至不全是那个无线模块。”一位通信专家指着分析报告,“核心是他实现的‘协议转换’和‘控制映射’算法!他将工程机械复杂的多自由度协同控制,简化到了几个简单指令上,而且保持了极高的操作精度和直觉性!”
“还有延迟!我们通过高速摄像机对比了手柄输入和模型动作的时间差,平均延迟确实低于10毫秒!这已经达到了很多专业工业级无线控制系统的水准!”
“那个‘自适应接口套件’的概念更是惊人!如果真能实现,意味着我们可以用一套标准化的硬件和软件方案,快速为各种各样的重型设备、机器人甚至无人机配备低成本的远程操控能力!”
陈老当即指示:“立刻将【低延迟远程操控协议】及【自适应接口】相关技术特征,列为‘星火’项目重点,组织自动化所、机械工程院、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进行联合攻关!优先目标:矿业深井作业和灾害救援领域!”
国家的力量再次高效运转起来。由顶尖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组成的专项组,以林墨“泄露”的技术思路为基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研发和实用化转化。
首先取得突破的是矿业领域。一家与官方合作紧密的大型矿业集团,在其下属的一个地下深井矿进行了测试。传统的矿下作业,尤其是危险区域如采空区边缘、高地压区域、含有害气体涌出的工作面,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