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巴甫洛夫之铃’”第一次无声敲响后所引发的微妙数据涟漪,在“办公室”的分析图表上留下了清晰而振奋的轨迹。林墨看着那份详尽的报告,心中那份创造者的满足感尚未完全沉淀,现实生活的“小插曲”就不期而至,恰好为他下一阶段的“整活”提供了绝佳的切入点。
这天下午,他正惯例测试着那款改装过的“工业指挥官一号”手柄,准备录制一段素材用于后续视频剪辑。然而,在完成一个快速转向接精准挖掘的连贯动作时,挖掘机模型的反应突然出现了明显的迟滞和卡顿,一个简单的铲斗平放动作甚至变成了抽搐般的点动。
“嗯?”林墨皱了皱眉,又尝试了几次,故障间歇性出现,时好时坏。他拿起手柄,用力(但并未失控)地拍了几下,嘴里嘟囔着:“啧,这二手货就是不行,才用了多久,按键就接触不良了?”
这个抱怨的场景,被他习惯性开启的日常记录摄像头忠实地捕捉了下来。
若是寻常主播,遇到设备故障,要么报修,要么骂骂咧咧地再买一个。但林墨是谁?他是能把任何意外都转化为“整活”素材的沙雕……不,是战略主播。他眼珠一转,一个绝妙的主意瞬间成型。
“家人们,出大事了!”他当即决定开启直播,脸上带着三分懊恼、七分技术宅不服气的表情,“咱的‘工业指挥官一号’,这才刚成名没多久,就开始耍大牌,闹脾气了!今天必须给它做个‘开膛手术’,看看是哪个零件在消极怠工!”
直播间的观众闻讯蜂拥而至,看到的就是林墨对着那个“功勋手柄”一脸痛心疾首的模样。
“哈哈哈,翻车虽迟但到!”
“电子设备终极玄学:拍一下就好。”
“墨哥,是不是你上次‘祖传打磨膏’打多了?”
“快拆快拆!让我们看看‘工业级’手柄内部是不是镶金了!”
在无数弹幕的怂恿和“声援”下,林墨拿出精密螺丝刀和防静电工具,开始了他的“故障排查直播”。他小心翼翼地卸下手柄外壳的螺丝,将内部结构完全暴露在摄像头下。
“大家看,这就是咱们‘工业指挥官一号’的内心世界。”林墨用镊子指点着,“这是原装的主控芯片,这是我改装的协议转换核心……看起来都没问题,焊点牢固,没有虚接。”
他的动作细致,解说却依旧保持着林氏浮夸风格:“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让我们运用排除法!首先怀疑对象——这个无线通讯模块!”
他用镊子轻轻撬下了那个他之前吹嘘的“林氏超稳低延迟传家宝”无线模块,将其拿到镜头特写下。
“看,就是这个小家伙,肩负着与挖掘机模型保持稳定‘爱情信号’……呸,是控制信号的重任!”他指着模块上那几个微小的芯片和外围电路,“按理说,这应该是我改装中最稳定的部分之一,采用了特殊的抗干扰设计和……嗯?”
他忽然停顿了一下,眉头紧锁,将模块凑近镜头,语气变得“惊讶”而“凝重”:“等等!家人们,你们看这里!这个滤波电容的焊点周围,颜色是不是有点不对劲?还有这边,这个电感元件的引脚,似乎有极其微小的……腐蚀痕迹?这不像自然老化啊!”
弹幕立刻被带起了节奏:
“卧槽?难道是买到劣质元件了?”
“看着是有点发暗,会不会是受潮了?”
“墨哥你是不是焊接的时候手抖了?”
“不对啊,墨哥之前直播焊接过程很稳啊!”
林墨的表情从“故障排查”逐渐转向“福尔摩斯探案”。他拿出万用表,开始测量模块上几个关键点的电压和电阻值。
“电压输出不稳定……信号端阻抗异常偏高……”他一边测量,一边喃喃自语,脸色越来越“难看”,“这迹象……不像是简单的质量问题或焊接失误。这更像是……受到了某种低频、间歇性的定向强电磁干扰,导致元件过载受损!”
这个结论一出,直播间瞬间炸锅!
“电磁干扰?谁这么无聊干扰一个手柄?”
“难道是隔壁小孩玩大功率遥控车?”
“不对!墨哥你这手柄现在可是关系到矿业和救援的‘准工业级’设备了!会不会是……”
“细思极恐!境外势力?!”
林墨看着弹幕,适时地露出了“恍然大悟”夹杂着“义愤填膺”的表情:“靠!不会是那些看咱们技术不爽的家伙,想用这种下三滥手段来搞破坏吧?干扰我直播没事,要是干扰了正在矿井下或者火场里作业的设备,那后果不堪设想!”
他这番“推理”,半真半假。手柄故障,确实有元件自然老化和他之前改装时应力集中的因素,但被他巧妙地引导向了“外部干扰”这个更具话题性和战略误导性的方向。他要借此机会,完成两件事:一是再次“名正言顺”地展示并“泄露”更深一层的关键技术——通讯协议中的陷阱算法;二是给可能存在的、真实的境外干扰行为下一个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