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种内外关注度持续升温的情况下,“办公室”经过慎重评估和初步技术验证,决定启动一项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的测试。他们需要更全面地评估这项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实际效能,而最好的测试员,无疑就是技术的“源头”——林墨本人。
于是,几天后,林墨接到了一个来自“老熟人”的加密通讯。
“林墨同志,最近直播效果很不错啊。”听筒里传来“办公室”主任沉稳带笑的声音。
林墨正瘫在沙发上刷外卖软件,闻言嘿嘿一笑:“领导过奖了,就是瞎玩,给网友们找点乐子。”
“你那块‘找乐子’的布,可是让我们这边的几个老专家连着熬了好几个通宵啊。”主任语气调侃,随即转入正题,“经过初步研究,我们认为这项技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评估其性能,我们希望能邀请你,携带那块‘道具布’,参与一次小范围的、非正式的实地测试。”
林墨心领神会,这是要进入“军方测试”环节了。他爽快答应:“没问题啊领导,配合工作嘛。时间地点?”
“明天上午,会有人去接你。地点嘛,暂时保密,算是个……比较适合‘捉迷藏’的地方。”主任卖了个关子。
第二天一早,一辆看似普通的黑色越野车停在了林墨工作室楼下。来接他的人依旧是那位表情严肃、动作干练的年轻军官,林墨私下里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冰山小哥”。
车子没有驶向市区的任何科研机构,反而一路开往郊外,最终进入了一处戒备森严、但外表看不出具体职能的大型基地。高墙、铁丝网、隐蔽的摄像头和偶尔巡逻的士兵,都透露着这里的不寻常。
林墨被带到了一片模拟实战环境的综合训练场。这里地貌复杂,有废弃的砖石建筑、稀疏的林地、灌木丛、甚至还有一片模拟城镇的街区,涵盖了多种典型背景。
训练场边缘,早已等候着几名身穿作训服、气质精悍的军官,以及几位穿着白大褂、眼神中充满研究热情的技术专家。“办公室”主任也在场,朝林墨微微点头示意。
“林墨同志,欢迎。”一位肩章显示级别不低的军官上前,与林墨握手,目光锐利地扫了他一眼,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好奇。“我是这次测试的负责人,姓赵。你直播的视频我们看过了,很神奇。今天,想请你在这里,再为我们‘表演’一次捉迷藏。”
赵指挥官语气平和,但话语间的压力却不小。他身后的几名侦察兵出身的战士,眼神更是如同鹰隼,显然都是潜行、伪装与侦察的高手。他们看向林墨的眼神,多少带着点不服气和挑战的意味——一块布就能在他们眼皮底下隐身?开玩笑!
林墨依旧那副懒散的样子,从随身带的背包里掏出了那块叠好的【动态光学迷彩布】。“没问题,赵指挥官。不过说好了,要是效果太好,让各位班长们找急了,可别怪我。”
他这副轻松的态度,让几位战士更加跃跃欲试。
测试开始。第一项,静态隐藏测试。林墨被要求在五分钟内,在指定的一片灌木与残垣结合的区域找到隐藏点,并使用迷彩布进行伪装。随后,由三名经验丰富的侦察兵组成的搜索小队,从一百米外开始推进搜索,记录发现时间。
林墨不紧不慢地走进区域,他没有选择钻进茂密的灌木丛深处,反而看中了一处半塌的砖墙角落,那里散落着一些砖块和枯枝,背景相对复杂。他展开迷彩布,这次没有完全披覆,而是将其一部分搭在残墙上,一部分自然垂落覆盖住自己蜷缩的身体,形成了一个与残墙融为一体的“凸起”。
就在他固定好姿势的瞬间,迷彩布再次展现出神奇的效果。深灰的底色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斑驳的砖红色、水泥的灰白色、枯枝的黄褐色以及地衣的暗绿色。布料的纹理也模拟出了砖块的粗糙感和枯枝的碎裂感。几乎眨眼之间,林墨和他所在的角落,就从视觉上“消失”了,完美地成为了残墙的一部分。
观察台上的赵指挥官和专家们通过高倍望远镜仔细观察,都暗暗心惊。即使明知位置,他们也必须非常仔细地分辨,才能隐约察觉到那一块区域的“色彩”和“纹理”似乎过于“完美”和“静止”,与周围自然环境存在的细微动态(如树叶轻摇、光影缓慢变化)相比,略显不自然。但这种不自然感极其微弱,在实战的紧张环境下,几乎百分之百会被忽略。
搜索小队呈散兵线谨慎推进,他们目光如炬,仔细扫描着每一片草丛、每一个角落。他们经过了林墨藏身点前方不足十米的地方,甚至有一名战士的视线多次扫过那片“残墙”,却丝毫没有停留,继续向前搜索。
五分钟,十分钟……直到十五分钟测试时间结束,搜索小队未能发现林墨。
“时间到!测试结束!”赵指挥官通过无线电宣布。
林墨这才掀开布,笑着站了起来。三名搜索战士闻声回头,看到从他们反复检查过的墙根处“冒”出来的林墨,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和见了鬼的表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