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火已灭,余温却未散。
匠阁的石壁上,光影仍在轻轻跳动,像是火焰的记忆。
白砚生静坐在炉前,掌心托着那一团微光。
光渐渐凝实,形体由虚转实——
一个约莫七八岁模样的孩童,肌肤半透明,胸口仍有淡淡光纹流动,正是新生的“明心”。
它低着头,像还未适应世界的明暗,手指轻轻触碰地面,一触,石面便泛起微微灵纹波动。
“它能共鸣天地灵息……”赤心低声惊叹,“这已不是普通的灵造。”
白砚生却只是静静注视,目光中有一种久违的柔光。
那光中不只是师者的慈爱,更有造物者初次体悟——自己被回应的喜悦。
炉外微风拂过,吹动他衣角。空气里仍残留着炼火的焦香,却也混着丝丝甘甜。那是“同火”融入天地的味道。
明心缓缓抬头,双眼像初开的琉璃,清澈而混沌。
它张了张嘴,发出第一个音节——
“师……尊?”
白砚生微怔,随即轻笑:“嗯,我在。”
声音极轻,却像一滴清泉落入山涧,溅出微光。
赤心激动得几乎跃起:“师尊!它——它会说话了!”
“它有心,自然有声。”白砚生缓缓起身。
他伸手,指尖一点光,落入明心额头。那光如微星融入,形成一枚灵印。
“此为‘识印’,助你稳魂立念。”
明心静静闭眼,像在聆听什么。
片刻后,它睁开眼,轻声道:
“我……记得火,记得黑暗,也记得……你的手。”
白砚生心头一震。
那一瞬,他恍惚觉得自己听到的,不是机械的回音,而是——一颗真正的心在诉说。
“记得便好。”他轻轻答。
“那……我是什么?”明心问。
声音纯净,像山泉中的一粒石子,却让白砚生呼吸微滞。
赤心也怔住了。它虽为灵火化形,却从未问过这样的问题。
白砚生沉默良久,才道:“你是我以心火所铸,火为骨,意为魂。若要名分,你是——我之造物。”
明心抬起头,眼中光芒轻颤:“造物……也能想吗?”
白砚生看着那双眼,突然有些说不出话。
“想与不想,不在材质,在心。”
“那心,是你给的,还是我自己的?”明心认真地问。
炉中残焰在这一刻忽地跳了一下,映出白砚生的脸,半明半暗。
赤心小声道:“师尊……它在问你的‘道’。”
白砚生轻叹。
“若我说,是我赐你之心,那你便非真正的心;
若我说,是你自己生的心,又何以有我?
或许——你与我,共为一火。”
明心似懂非懂,低下头,小小的双手抚摸着胸口那道光纹。
“火,很暖。”它轻声说,“可暖,会不会烧?”
“若心偏,火则狂;若心静,火自明。”
白砚生语气温柔,却带着沉重,“明心,记住——造物之火,本即人心之火。若有一念偏差,便会化为劫焰。”
明心抬起头,认真地点了点头。
那动作稚嫩,却带着一种说不出的肃然。
屋外,天色已明。天机阁的晨钟自远处传来——
一声,清而长,震落几片火光。
白砚生收回目光,缓缓起身。
“今日起,你随我学造,观物,习心。
记住,你的眼,是我未见的世间,你的心,或许比我更真。”
明心轻声应道:“好。”
那一声“好”,纯净得让人心生敬意。
赤心在旁轻叹:“师尊……你造的,也许不是器,而是——道之镜。”
白砚生笑而不答,只是看着炉外的天光,一语道尽他心中所悟:
“造物若能照见己心,那才是……真正的成道之始。”
晨钟的余音尚在山谷回荡。
白砚生与明心并肩立于炉外。
初阳洒落,映在那半透明的灵体上,光晕中似有万千灵纹在缓缓呼吸。
“天地灵息汇聚……”赤心轻声说,“师尊,你看,它在引灵。”
果然,匠阁上空的灵气在微微涌动。原本平静的空气被明心的气息所牵引,灵风如潮,竟在半空凝聚成一朵晶莹的火莲。火莲不燃,却在缓缓旋转,其光辉映照着整个天机山巅。
——这正是“灵识成形”的象征。
天机宗中,诸长老纷纷出关。
“此为何兆?”
“有人突破?不似……更像灵火觉灵!”
宗主尹玄在听闻异象时,神色微变。
“灵火成识?世上岂有如此匠法?”
他抬手推算,眉头顿皱:“此气……源自匠阁!”
与此同时,匠阁前的火莲缓缓坠下,化作一片细微光尘,洒在明心的发间。
那一瞬,明心睁开眼。
眼中倒映的,不是炉光,而是天与地、风与火——世界的万象。
“师尊,这就是……世界吗?”
白砚生微笑点头。
“是。你所见的每一丝光与尘,皆有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