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森也道:“还有就是岁数大了,心思成熟了,能看到事情的本质了。你看香香何菲菲,不也一样开心的很么。”
喝的差不多了,新出锅的大馒头也拿上来了一个,火烧的旺,花开的漂亮,刚出锅的就是好吃。
“在这里住的就是舒服,这大火炕晚上往上一躺那就真的是神仙也不换啊。”黄父吃着馒头道。
“可不是么,在城里哪有这个啊,还是这里好,什么都有,菜也可以自己种,我是不打算在回去了,就在这养老了。”黄母也是道。
“那就住着呗,本来接你们过来就是因为环境好,为了养身体的。现在这不咱们一家都在这了么,挺好。”黄森道。
“是啊,平时自己侍弄一点菜地也能活动活动,就是找人下个棋打个牌也是方便。反正我是不打算回城去了。”黄父在这里过的可是自在的很。一点也没有想要搬回去的打算。
而且他觉得过来住了几个月身体确实是比以前强了些。
腊月二十八,过年前村里最后一次赶大集,热闹的很,什么东西都有卖的。
春联,窗花,鞭炮,烟花各种年货都齐全,这也是大采购的时候。过年谁家还不来个亲戚啊,招待客人总要备下食材的。每家采购的都不少。
今年少一天没有腊月二十九,过完二十八直接就是年三十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吃完中午饭,开始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杨杰这里自己很快就弄完了。
黄森那里可就热闹了,俩小人跟着黄森忙里忙外跑来跑去的,吹着风也觉得好玩。
他们一直都是在城里生活的,哪有做这些活的时候啊。就是过年,自家门上贴的也都是小的。哪里见过农村往大门外贴大春联的情景啊。
这里贴都是上浆糊的,用胶带粘的话几天就会被风吹走了。黄森吃完中午饭就熬了一锅浆糊,他就是负责端着盛浆糊的盆,刷浆糊,听着两孩子的指挥调整春联的位置,摆正了抚平。
外面不光春联横批,春联上方也要贴两个福字,还有对面或者墙旁要贴出门见喜的字样,照例上边一个福字镇住。
院子里满院生辉的小条贴上两个,但凡有门的地方不是一副小春联就是一个福字盖上,大缸也要照顾到了。
屋里炕头墙上抬头见喜的字样糊上,每个窗上都有一个喜庆的窗花。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窗花可都是黄母亲自剪的。杨杰家里有图样和样子的成品,要剪的时候用一张白纸附上,铅笔一涂图样就出来了,在叠上几张红纸订起来用剪刀剪就可以了。虽说不如买的好,可自己剪的贴上就有一种成就感。
这些弄完就是挂灯笼了。很简单,把买来的大灯笼支起来,挂在门口,从家里接出两条连着灯泡的线放进去就行了。
两小的自家的贴完了,还没过瘾,跑到了杨杰新屋和蘑菇屋那里,又跟着杨杰忙活了起来,一点也没有烦的意思,反而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
下午就在贴春联包饺子的过程中过去了。
晚上是团圆饭,自然是各归各家,准备晚饭。
杨杰家里年三十晚上都是在奶奶家里做的吃的,大爹一家也在,人多热闹。
吃着饭看着春晚,大爹问道:“小杰啊,你现在也是个大明星了,怎么春晚没找你么?”
“找我做什么?我去也就是唱首歌而已,华夏最不缺的就是歌手了,没必要非要找我。而且就是找我,我也不去,一年就一次过年,还是在家里看节目的好。”
杨杰对于春晚还真的没什么想法。对他来说,上不上春晚无所谓,他还真的不缺那点人气。
上春晚就要时不时的过去排练,太麻烦了,有那时间他还不如多搬运些作品出来就什么都有了。
当然要是请他过去当观众还是可以考虑考虑的。春晚开始的第二个节目就是郭艺善和于庚的相声。从这个出场位置就看出春晚节目组对他们打期望了。这可是控场的节目,刚经历了开场歌舞,不能让节目气氛冷下来啊。所以这个位置就需要一对能镇住场子的人来做。
效果很好,两人表演的时候现场笑声一片,完了之后正好家里开始煮饺子了。
煮饺子自然就是放鞭炮烟花的时候了。杨杰今年可是买了不少,一个一个的点了半天。
他这已经是晚的了,鞭炮声从六点就开始了,基本上就没停过。其中放的最起劲的就是黄森那院子,一直在那放。
黄香香和黄菲菲也是兴奋不已城里可是禁烟的,他们还真没亲手点过这东西,从一开始的害怕,不敢动手,都是黄森点的。到后面两人就开始自己上手了,每点一个就兴奋的跑到屋里,捂着耳朵紧张的看着。就像是完成了一项吉尼斯记录似的,亢奋的很。当然全程黄森都是在陪同着的,毕竟这玩意还是有危险的,可不敢让她们单独自己玩。
杨杰村里一切都挺简单的,没有守岁这一说,吃完饭就是睡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