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北门的应天府码头。
蓝玉缓缓下马,看着这一去东流不复返的江水,还有江面上停着的两艘官船。
其余的商船全都停在离他们稍远的地方,船上的人都站在船舷上向这边眺望。
他知道,自己要是不走,那些船只就只怕无法靠岸。
他将缰绳交给了家将,迈步向船上走去。
快要走到上船的跳板之时,忽见李二牛带着两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到蓝玉的身边,三人噗通一声跪在蓝玉的面前。
蓝玉大惊,急忙想搀扶起两位老人。
而两位老人倔强的对着蓝玉磕了三个头,口中含糊的说着感恩的话。
蓝玉侧身避过了老人的叩首,对着仍跪着的李二牛怒喝道;“李二牛,你还不快点将老人家扶起来!”
“难道你是要咱也跪下来还礼不成!”
李二牛忙不迭的将自己的父母扶了起来。
他的父亲站了起来,伸手打掉李二牛扶着他的手,颤巍巍的向蓝玉躬身道;“今日得以国公爷伸以援手,小老儿才能圆归乡之情。”
“此大恩大德,小老儿只怕报答不上了。”
接着一回头,对李二牛喝道;“跪下!”
李二牛依言跪了下去。
他又接着道;“小老儿只有这个逆子,还有些粗俗的手艺。“
“今蒙国公爷赏识,又蒙国公爷的信任,让他担任建造农庄的总管。”
“以后国公爷有任何差遣,这个孽子当唯命是从。“
“若有不从,看小老儿不揍死他。”
说着,又瞪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李二牛,喝道;“还不快快谢过国公爷对你的赏识与器重!”
蓝玉莞尔,他明白老人对儿女们的一片苦心。
这个老头是想把李二牛塞在自己的门下,好让他日后也有个依靠。
但这个李二牛的确也有些本事,自己也很欣赏他。
而以后农庄的后续事务也要倚仗李二牛良多。
一念至此,蓝玉赶紧扶起了李二牛,对着他的父亲笑道;“老人家莫要如此说。”
“咱和你家令郎即是雇佣关系,又是朋友关系。”
“咱还要令郎好好帮咱照顾好咱的农庄呢。”
李二牛的父亲得到了蓝玉的保证,满是沟壑的脸上顿时有泪花随着皱纹滑落。
他伸手紧紧握住蓝玉粗壮的大手,老泪纵横的道;“那就好,那就好。”
说着,擦了擦脸上的泪水,笑道;“那就谢谢国公爷的赏识和提携了。”
“咱那逆子真不知他走了什么狗屎运,竟遇到了国公爷您这么好的贵人。”
“小老儿这可就真正能安心了。”
蓝玉笑道;“老人家就尽管放心吧!”
“有咱在,有农庄在,还怕短了他的吃喝不成。“
说着,对李二牛喝道;“还不快扶老人家上船!”
李二牛方才搀着两位老人上了船。
蓝玉又交待了随行的管家几句,随即登上了船只。
船只旋即打开了风帆,缓缓离开了应天府的码头。
北门城墙上,朱元璋背着双手站在城头,望着蓝玉乘坐的船只缓缓离开。
太子朱标站在他的旁边,也凝目远眺。
蒋瓛则垂着双手,侍立在他们的身侧。
忽听朱元璋问道;“蒋瓛,你可知向蓝玉下跪的那三人是谁?”
蒋瓛走上前,躬身抱拳道;“回禀陛下!”
“据臣所知,那一对老人是夫妻关系,而那个年轻的则是他们的儿子。”
“那年轻的名叫李二牛,在凉国公新建的农庄做总管。”
“因两位老人有几十年没有回过家乡。”
“为了圆老人的思乡之情,李二牛就拜托凉国公,让他们搭乘便船,回趟老家。”
“而他们三人对凉国公下跪,咱估摸着是感谢凉国公的恩德。”
朱元璋苦笑道;“他们回家只要搭乘便船即可,咱要是回趟中都凤阳,怕是要劳民伤财喽。”
说完,朱元璋有些伤感。
只要他一声令下,全大明的哪寸河山他去不得!
但是朱元璋是苦人家出来的孩子,知道自己要是去中都凤阳拜祭祖先,看望那些旧日的邻舍,恐怕沿途不知要靡费多少钱粮。
这也是他从大明开国以后,就没有去过老家的原因。
他心中全都装着大明贫苦的老百姓啊!
朱标听出了朱元璋话中的伤感,忙安慰道;“父皇,要不儿臣就代替父皇走一遭吧。”
朱元璋瞪了朱标一眼怒道;“你回去不也得靡费钱粮吗?”
“难道你能偷偷摸摸的回去?”
接着又叹口气道;“每天那么多的奏折,咱俩都挑灯熬蜡的才能看完。”
“你想将它们都丢给为父不成!”
“标儿啊!”
“你要谨记,咱大明的江山得来不易,要守住它更是不易!”
“只有咱们勤勤恳恳的为咱大明努力工作,惩治那些为非作歹,贪渎枉法,尸位素餐的蛀虫!”
“咱们大明才会兴盛,才会永久昌盛!”
“你明白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