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心善一点,队伍行进中,指不定就会遭遇来自半山园林和演戏人奸的双重夹击,甚至蛇骨镇这边也会迎头堵路。
在那等地带,战力施展不开,届时难民多半会有伤亡。
之后兵临城下,尽管他已足够果决,还是有敌人及时赶来,试图攻击难民。
结果虽然被他杀败,可正面战场因为少了他的强力支援,五分之一的荆棘兽损失了。
这些情况都说明,山诡一方虽然还是有准备不足的嫌疑,但已经开始针对性准备了。
再想像攻打云山镇那般一口肥,几乎不可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若是继续推进,会不会上演‘狗熊拜棒子’的剧情?
他这边刚走,蛇骨镇就又被拿下……
因此他觉得稳这一波,以及呼叫舰队,利大于弊。
将秦山号拆了再修一遍,可比当劳什子的救世主价值高多了。
而且就像他跟王孙说的那般,于情于理,都不应该是他这个外来者拯救瀛洲岛。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十五天。
蛇骨镇左近的那片山林,已然生生被周易拔光,只剩些饭钵直径以下的树木,稀稀拉拉的点缀在土坡上。
今年的第一场雪在两天前落下,银装素裹之余,寒冬的氛围一下子就有了。
由于周易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再加上蛇骨镇民众迸发了为生存而战的工作热情,镇子在这十五天里,有了巨大的变化。
譬如温室大棚。
实际上镇民并不是特别缺粮。
一方面,山诡没想到瀛洲人有翻盘的可能。
再一方面,山诡习惯了精打细算。
再加上两场战役都打的干脆利落,所以无论是云山镇,还是蛇骨镇,都没来得及焚毁粮食。
只是云山镇那边的储量,被调运走一批。
剩下的,都被云山镇的幸存者,带到了蛇骨镇这边。
本来驮兽不够,周易让荆棘兽临时替代,从而解决了问题。
虽然存粮够,挺过今冬完全没问题。
但温室大棚的出现,仍旧是振奋人心的一件事。
实际上三仙岛拥有的技术水平,完全支持这等种植。
关键是这一创意,不会平白无故的诞生。
就跟文化艺术,需要物资极大丰富,人们能不为温饱而忧心,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去搞一样,很多技术被发明出来,是需要相应的经济和技术基础、文化底蕴、乃至社会氛围的。
这种时候,就显出了穿越者的重要性。
直接跳过了许多先决条件,将创意、乃至成熟的技术传播。
这玩意一出现,老农立刻意识到了靠天吃饭的时代过去了。
无非就是一个成本高低的问题。
而成本的高低,关系到的是过好日子。
一旦是为了生存,成本高些,人们也是能够接受的。
所以这技术等于是让人类有了保底。
这一点,是让人们振奋的关键所在。
当然,周易传授的可远不止是温室大棚的创意。
搞温室,需要透光度,玻璃制造工艺就有了。
搞温室还需要火炉帮忙加热,小小的生铁火炉虽然不起眼,却代表着很高的热利用。
而且有了火炉,锅炉也不远了……
又比如,深耕细作的概念,让重犁得以出现,还有就是水排,再就是肥料的使用……
总而言之,一个技术,往往就关联出一串儿。
而超凡的牛哔之处就在于,它能绕过一些技术门槛,直接将技术推进到一个较高的高度。
比如轴承这等对材料、对精度、对制造都有要求的生产,正常情况下,一步步攀科技很费力。
但如果是修士以炼造法器的方式去制造呢?
有合格的、甚至是超品的轴承,水排的关键部件,立刻就高大上了。效力增加、寿命延长等等,无需赘言。
所以说,超凡就是先进生产力。
而像周易这等记忆大圣堂有着全套科技生产技术,同时又有着不差的超凡炼造能力的超凡者,更是一人堪比十万工匠。
哪怕是没什么文化的人,通过专业向的劳作经验,都能察觉出这些技术所能带来的巨大益处。
怎能不高兴,怎能不振奋?
而就在蛇骨镇的人们开始展望美好的明天的时候,援军终于抵达了。
具体是蓬莱的先锋部队。
表现的还挺有战术头脑,没有走渔港正路,而是直接从蛇骨镇这边登陆。
略作休整之后,立刻展开行动,以蛙跳战术,直接对雪云台发起打击和占领。
如果说云山镇是瀛洲岛经济角度的枢纽,那么雪云台就是军事角度的。
雪云台海拔千米往上,已经过了雪线,积雪终年不化,再加上高处风大,周遭又缺乏遮挡,因此属于苦寒之地,当地人都不乐意往那里凑。
可雪云台又的的确确是枢纽之地,就像中央山脉般四通八达。
当然,路虽然有,但有的路好走,有的是真不好走。
比如想要从雪云台来蛇骨镇,那就不是一般的难走,很绕,包括途径半山园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