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什么时候回来,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
众官员直接就急了。
别说三个月,看大王现在的决心,那怕半个月,黄花菜都凉了。
等众官员垂头丧气的离开,看门家丁立刻转身回到府邸,在正房门外站定。
过了一会,里面有人出来,此家丁连忙跟进去。
只见正房大堂内坐着一个70多岁的老者。
因为年纪问题,老者已是满头白发,但精神却十分矍铄。
听到家丁的汇报,他点点头:“知道了,退下吧!”
此人正是闻太师,等家丁走后,他身后站出一个人,容貌和闻太师有八分相似,正是他的大儿子。
“父亲,此事你怎么看?”大儿子一脸忧心重重。
在他想来,那些文武百官如此求恳,父亲应该亲自出手和大王协商才对。
而且他还相信,以父亲在大王心中的地位和威望,肯定能说服对方回心转意。
因为自己家和其他文武官百官一样,都是最大的奴隶主。
一旦废除奴隶制度,并且均分田地,自己家也将成为受害者。
谁知闻太师突然道:“你现在立刻组织人,将咱们的奴隶全部释放,并将土地均分给他们。”
大儿子脸上瞬间全是震惊:“父亲,您……您为什么要这么做?”
闻太师叹了口气:“难道你没看出来大王对此事的决心吗?”
“大王的决心?”大儿子摇摇头示意不知道。
闻太师满脸无奈的看了大儿子一眼,瞳孔中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不过他还是开口解释道:“伱知道大王的奴隶军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吗?”
大儿子点点头:“三年前!”
“那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成立奴隶军吗?”
“这个……”大儿子一愣,然后道:“因为比干丞相的死。”
闻太师点点头:“的确是比干丞相的死,但也不全是。
因为大王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解放奴隶。
你真以为解放奴隶制度的方案,是比干丞相提出来的?”
大儿子一愣:“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比干丞相又不傻,而且他同样是奴隶主,怎么可能提出这样的制度?
一切都是来自大王的授意,而比干丞相只是大王试探文武百官的一步棋而已。
现在大王发现这种方式行不通后,立刻便改弦更张。”
改弦更张……
大儿子道:“您是指他成立奴隶军这件事?”
闻太师点点头:“当然,通过比干丞相事件,让大王明白了一个道理。
就是任何的政见和想法,全都是建立在武力值之上的。
只有拥有充分的武力,才能让那些不听话的人听话。
为此大王整整隐忍了三年,这三年内他几乎没有理会过朝政,而是把所有精力倾注到奴隶军的建设和训练当中。
事实也证明大王的心血没有白费,奴隶军经过三年的捶打,已经成为一支百战之师。
不然也不可能在和诸侯联军的战斗中屡战屡胜。
而这一系列战役,也同样给了大王充分的信心,现在他可以说是磨刀霍霍,准备杀掉所有胆敢反对他的人。”
大儿子脸上全是不敢置信:“杀掉所有胆敢反对他的人?那岂不是要与整个朝堂为敌?”
“可不只是与整个朝堂为敌,大王其实是在与天下为敌。
而唯一会站在他这一阵营的,只有那些被我们视为货物的奴隶。”
大儿子脸上全是不解:“可大王为什么要这么做?推翻奴隶制度,并且平分土地对他有什么好处?
要知道他才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奴隶主呀!”
闻太师摇摇头:“大王从小就十分聪慧,而且很多想法连我都琢磨不透。
更别说大王还有一个特点:认死理。
只要他认定一件事,就没有人能改变。
要么他把此事做成,要么此事被他做成。”
大儿子看着父亲:“您的意思是,大王一定能废除奴隶制度?”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闻太师却有些不确定:“直接废除奴隶制度太难了,而且其中还有很多东西根本没办法实现。
最关键的是,就算大王真的成功了,那些获得自己的奴隶又该怎么办呢?
特别是奴隶军中的人,这些人跟着大王南征北战,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当他们手握大量权利,第一时间绝对是让自己的日子好起来。
也就是说,这些人其实就是新的奴隶主,他们同样会想办法奴役其他人,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富足。
如此一来,废除现在的奴隶制度和不废除根本就没有区别。”
大儿子瞬间沉默。
不是他不想回答父亲的话,而是他发现,父亲说的东西他根本就听不懂。
深吸一口气,大儿子只好转移话题:“既然您也不确定大王能不能成功。
那为什么咱们也要跟着大王的旨意,主动去废除奴隶制度呢?”
闻太师瞳孔中全是智慧:“很简单,活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