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普查项目前后做了三个多月,花了小一千万,一个令他惊喜的化合物都没有找到。再用钱打水漂,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成永兴的想法也发生了转变,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藏着掖着做项目,已无必要。
“是真的?那太好了!”
亲口得到了解释,她的心情总算好了不少。两人即使不能做朋友,也绝对不能做敌人。
至于新超导理论?那怎么可能?
二硼化镁超导温度虽高,但仍然可以用传统超导理论解释。
————————
“明天我就去李主任那里报名。希望以后能多少帮上你一点忙。”
“你真想加入光电?”
“不想加入也不行啊。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我在帮你做事。我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
女孩子的话语里虽有抱怨,但是轻松了不少。
“是嘛?”
成永兴想了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绕。
由于特殊的渊源,不论走到哪里,魏惜寒都会被看成是自己的嫡系。
来自舆论和社会的压力,她背叛的代价将会是巨大的。特殊的因果关系,导致她是可信的人。
“不用报名了。我正好缺人,你来帮我管理支新成立的科研团队。”
叶静已经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了行政事物上去了,无法兼顾科研。魏惜寒完全可以派过去,协助他做些新技术的研发工作。
魏惜寒研究生毕业,条件比叶静还要好。
另外,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N+1小组外,成立新的研发团队,也有必要。
不仅仅是她,成永兴准备抽调更多力量进入林晶圆。
随着林晶圆的迅速扩张,需要更多可信的力量加入进来,帮他来控制大局。
“管理?”
林液晶有几只相互独立的科研团队。一支团队就是个小部门,管理者的级别都是高级经理起步。
“对啊!我觉得你很适合。你觉得呢?”
“好吧。我愿意试一试。”
魏惜寒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机会来了,不去把握,不是她的性格。
“那好,我让李大姐准备一下。过两天,她会去找你。”
“过两天?好的。那我就等着好消息了。”
“稍等,这个你拿去,测一下。”
成永兴随手写了个字条,递了过去。
林大物理系师生,如何看低他的水平,成永兴其实也是一清二楚。
是时候,显示一下鸡肉了。
上位之前,适当的敲打也是必须。
人只有认清现实,才会了解所处的位置,和该扮演的角色。
————————
魏惜寒有些晕晕乎乎地往回走。
为了今天的会谈,她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是一谈才发现,她看重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放到对方眼里。
谈话的内容虽有意外,但总的来说,结果还不错。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今天的谈话,她确认了所有人都认同的一件事情,她确实是被另眼相看了。
如果走正常入职流程,她能混到个高级工程师,都算烧高香。
可到底是为什么呢?
事情明明不可能发生,但它就是在不断发生着。
这个问题,也在影响着她与新男友谢航的关系。
另外,字条上的奇怪分子式代表着什么?
这算是个礼物,还是个考验?
他要考验我什么呢?
在初春清冷的校园里站了许久,魏惜寒的思绪,反而越理越乱。
————————
成永兴开车先去了趟林工大。春城的几个高校他都要跑一圈。
成功没有侥幸。
台积电成立之后,台湾所有高校都为其调整了专业设置,源源不断为其输送着人才。
台积电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春城高校众多,邮电学院,工学院,光机学院,春城大学,更不要提林大和林工大了。光电的高工资,高待遇,也被在春城学习的学子们所认可,双方某种程度上算是一拍即合。
调整专业设置需要些时间,但有些事情可以先做起来,例如修改电子类专业,理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最不济,也要多设几门选修课。
————————
这段时间,成永兴忙得要死。
一号线的调试工作重新开始了。
这条线的定位是试验线,晶圆尺寸以及产线速率都不是很高,但它所使用的设备,均是瞄准了1微米研发的,基础条件算是具备。
由于908的技术引进在同步进行,调试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借日方的力量解决。确实不达标的设备,材料,都进行了进口替代。当务之急是让产线名副其实,先跑起来再说。
伴随着一号线的攻坚前进,二号线的设计纲领也进行了调整。技术指标全面向908工程看齐。0.8微米,6英寸晶圆,月产1.2万片。
由于日方的主动参与,计划中并不存在明显障碍。各方也对林晶圆的前景看好,部分敏感资金,对此投下了赞成票,提前布局相关上下游产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