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浩然也好,赵政也好他们秦家都非常关注,都非常重视,哪里能想到赵政父母会出现那样的意外。当时是为了避开那个动乱年代,这才有了机械天分极高的赵政亲父赵牧带着文学造诣很深的赵政亲母秦漪和赵政一家三口来南粤省的境遇,早知道就不把赵政一家安排到南粤省了。
而对于赵政所在的赵家,秦浩然现在也不清楚祖籍究竟是属于哪里,他们秦家的长辈肯定是知道的,一直给与他的说法是还没有到可以让他知道的年纪。
而赵家现在到了赵政这一辈除了他外,似乎就剩下一个堂妹,亲叔和一个堂叔都在南越前线牺牲了,而叔母因伤心郁郁,于几年前过世了,当时就留下了3岁的堂妹则是由赵家的老人抚养,赵家的老人则是在赵政父母出事后不久,带着赵政的堂妹居然一夜之间不知所踪,这让秦家人也很费解。
大哥秦浩然的话让赵振感觉到赵政的身世似乎很是玄幻,就连赵政父母的身世都很玄幻。
赵振接着又撕开了七姐叶绍虹的信,还是如赵振所料,信中满是关切,他们也不能肯定赵振是不是真去了港区,只是让他看到这封信时,去华南工学院(即华南理工大学)找六个叶绍斌,叶绍斌为了赵政放弃了选择清华,而选择了华南工学院。七姐还介绍了其余人的去向,大哥秦浩然考上了清华;二姐张雅琪考上了京广播大学(即中传媒大学);三哥姜爱国考上了上沙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即国防科技大学);四姐邵红梅则是考上了京二医学院(即首都医科大学);五哥许继理则是考上了位于西安的第二炮兵技术学院;六哥是留在了南粤,她自己则是去了京大,不过她会试着去考试出国寻找赵政,如果3年内还没有他的音讯的话,最后还把自己的通讯地址留给了赵政,让他看到后立即给她回信,不然会有他好看。
赵振无奈地苦笑,前身最害怕和最亲近的就是七姐了,因为七姐就比自己大几个月,精灵古怪的,自己不听话就会被她捉弄,看来到了港区可以先试着给七姐写写信,来慢慢和他们接触起来。
对于最后一封信的内容,赵振则是一点猜测头绪都没有,毕竟前身赵政对自己的身世也不了解,何况赵振呢,不过赵振敢肯定,来他父母墓前祭拜和打扫的就是赵家的老人,说不定自己前身的身世之谜或许可以解开了。
赵振他无悲无喜地打开了最后一封信,纯粹是出于好奇心里,他始终觉得自己与这个时代还是有点格格不入,尽管他认可了前身的父母为自己今世的父母,可他对于前身所谓的家族却一点认同感和归属感都没有,所以打开这封信,他还真出于一种好奇的心态。
看到信上所写的文字,赵振立即愣住了,全是小篆,幸亏前身和前世都学习过小篆,一般人还真看不懂这封信,就算是这个年代的史学家搞不好还得花费一段时间来翻译,只是关于信的内容,赵振是越看越心惊,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赵政的身世和自己的前世冥冥之中居然会产生纠缠,赵振现在更多是一种匪夷所思的感觉。
这对年迈的夫妻居然是赵政前世的养父养母,赵佑和孟苏,而赵政的祖籍居然是咸阳,先辈居然是祖龙血脉之一,因为属于意外和庶出,赵政先辈的存在连赵高都不知道,知道的只有蒙家,因而他们这一脉才在历史的变迁中才得以存活,而秦浩然所在的秦家居然是被祖龙赐姓的一队大秦锐士,目的就是生生世世守护这一脉,当然还有蒙家的庇护,蒙家有一脉改姓为孟,也就是赵佑的夫人所在的家族,这3家人,相互扶持,低调做人,隐蔽发展,2000多年来才繁衍至今。
赵佑不能算是赵家人,而是赵政爷爷的父亲收养的孤儿,陪同赵政的爷爷一起长大,为的是就是守护赵家。
这个民族近百年来悲惨的遭遇,让赵家,孟家和秦家都开始凋零,变得人丁稀薄,孟家几乎后代断绝,因为他们牢记祖训,面对外族人入侵时,即使血脉凋零,也要卫族保家,保卫我们的大华夏族,但这三家的族人又不可过分地崭露头角。
五胡乱华时代的结束,后秦的建立,这三家人是默默付出过不少的;抵抗元朝地入侵和推翻元朝的统治,这三家人也默默付过出不少;明朝时倭寇的入侵,这三家人给与戚大帅的帮助更是很多;至于抵抗满族地入关和后来早期的革命,这三家人还是默默付出了很多;而东方国的建立这三家人也同样默默付出了不少,财力、物力,还有众多的青壮男子。这三家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几经沉浮,家族的实力起起落落,最终还是在清朝中期发展到了鼎盛。只是这百年来的民族苦难,给这三家带来的打击也同样远超任何时期,三家的元气几乎被耗尽。
赵政的父亲,是赵政上一辈人中仅剩的唯一男丁了,因而才有了为了避开动乱一家三口来到南粤省的境遇,只是赵政父母的遭遇把赵佑搞得措手不及,好在动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赵佑不得不想办法寻找赵政,一年内几乎散尽赵家仅存不多的家财,在国内四方寻找赵政未果的情况下,赵佑只能选择带着赵政的堂妹出国去继续寻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