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此时的钱穆,早已经如苏轼所说的一样,尘满面,鬓如霜。
如今这模样。
这要是真的与妻子在梦里相见。
恐怕妻子也不认得自己了吧。
所以。
最后只能,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苏轼。”
擦了擦眼睛。
老李继续看下去。
直到。
当一首《水调歌头》出现之后。
老李看了一眼已经花了好几天所写的宋词理论研究的文章,他却是来了一个一键删除。
是的。
宋代里面加入一个词人。
这对于宋代来说,影响并不大。
哪怕就是加上一个很知我的词人,对于宋词来说,影响也不大。
可是。
如果加上苏轼。
那么宋词就不是原来的宋词了。
正如这一首看得钱穆内心想跪的一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莪欲乘风归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只此一首。
老李却是明白。
以前所有看过的中秋词,都不需要再看了。
……
“秦主任,秦主任,我们西湖又火了。”
“啥。”
“秦主任,今天一大早,西湖就涌来了20万的游客。”
“我的天……这是上头在做什么活动,还是有什么宣传?”
“没有。”
“那这是因为什么?”
“江宁老师又讲苏轼了。”
“苏轼与我们西湖有什么关系?难道,那首诗的力度这么恐怖,又来了一波。”
“不只是那一首诗,那是因为……秦主任,您还是看看昨天江宁老师所讲的第三讲苏轼吧。”
西湖火与不火,原本是与苏轼没有直接关系的。
虽然前一段时间。
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确实让西湖火了一把。
但这个火了一把,他也不可能又来一波爆发。
而且这一首诗,已经提升了西湖游客的基数。
最近西湖时期的人流量,每天最少也是10万人打底。
可没想到。
现在10万人竟然涨到了20万。
尽管秦悦有一些不太明白。
但看了江宁所讲苏轼第三讲之后,他却是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这个苏轼,还真是恐怖啊。”
虽然江宁所讲第三讲的苏轼,他与西湖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可是之前苏轼在西湖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却是让苏轼与西湖结下了不结之缘。
于是。
这就造成着。
苏轼越火,西湖也就越火。
而当苏轼第三讲写出的《江城子》以及《水调歌头》出现之后,更是让众人第一时间打了鸡血,前往了西湖。
是的。
只要西湖与苏轼结合到了一起。
以后一众游客一想到苏轼,他们就同样会想到西湖。
“对了,好像苏轼来过杭州做过官。”
“通知下去,全方面查找有关苏轼的地方志,全力研究苏轼。”
秦悦是一个格局很大的人。
当江宁第三讲苏轼之后,秦悦便感叹苏轼的恐怖影响力。
但他却更为的知道。
苏轼是一个极大的文学财富。
他不仅仅只限于西湖。
目光放远一些,比如,放到杭州。
那么。
如果这个时候让苏轼与杭州结合在一起,他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事实上。
与秦悦同样有眼光的,还有杭州不少文化部门负责人。
虽然之前他们并没有怎么太过于关注苏轼。
虽然他们也知道。
苏轼确实在他们杭州做过官。
可千百年来,在杭州任职过的官员太多了,大家哪里能够一个一个都记得。
再说,他在此前又不知名,你能怎么样?
这就像岳阳楼是滕子京重修的。
可你要是介绍滕子京,不好意思,大家还真不感兴趣。
但现在。
这位以前在他们眼里不出名的苏轼,如今却暴发了极为璀璨的光芒。
随即,一众专家,学者,历史研究人员,却是疯狂的寻找起有关苏轼的史料。
是的。
这一些史料。
也许在一些知名史书上面,或者是官方修建的正史里面,关于苏轼的记载可能会比较少。
但是。
在有一些地方志上面,一些县志里面,或者是一些个人修的史书里面,恐怕会有不少记载。
你还别说。
这一通寻找。
还真是找到了不少苏轼在杭州的一些记录。
“兄弟们,找到了,找到了。”
“找到什么了?”
“我找到苏轼在杭州的一些史料。”
“我草,苏轼在杭州真的有史料记载过吗?”
“当然,我负责管理的县志里面就记载了,我可是找了好久才找到的。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吧,苏轼最早到杭州任职的是通判,通判是负责案件的,官职不大不小,没有太大的树力。后来苏轼还有第二次来杭州,这二次任职是知州,相当于市长,也就是说,苏轼在他那个时代,是我们杭州的老市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