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仲针点头说:“五台县那边是把学历和工作机会绑定在一起,通过高福利待遇诱导那些人读书,这样对于百姓们来说,投资有很大的回报自然就愿意了。但是如果推广到很多地方的话,李家商行要不到整个大启的人,那么就需要让其他商会知道也把学历算进去,可是这又要涉及的教育普及的问题,教育普及如果朝廷来做,又会增加很多一笔的开支,朝廷的大臣多半也不会同意。”
“现在朝廷冗官问题非常严重,其实我认为6部并不能解决很多问题,世子殿下也到了五台县有那么久了,您应该知道6部其实可以划分更多的部门出来,比如说把吏部底下教育的权能划分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并不仅仅如此吧?”
“是的,冗官的问题往往是因为职能划分的不明显,如果每个人的职能都很明白了,那么您说说,谁做得好,谁做的不好是不是一目了然了,到时候也能想办法把做的不好的官员免去职务,这样也能腾出更多的位置不是吗?”
“李大人说的有几分道理,不过就像李大人说的那般,最好还是一地一地的做试验,这样的话才能提前发现一些问题,不然贸贸然的全国推广的话,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世子说得对,这都是以后得问题了。”
“李大人你说说推广蒸汽机会不会让那些商会提高招工的学历?”
“世子殿下可能会有一些推广作用,高工资的让识字的人获得,那么那些辛苦工作的工人自然会为了增加家庭收入鼓励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要和那些商会说好了,看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慢慢做吧。”
李星群点了点头说:“世子殿下我才发现一个问题,我们两人的称呼在五台县称呼自然没有问题,但是现在出了五台县行走江湖,这样的称呼自然不是什么好事情。”
赵仲针点头说:“你说的有几分道理,那不如就由李大人你想想好的称呼。”
李星群想了想前世看的电视剧说:“这样吧,姐姐就叫苏大,我叫李二,世子殿下年纪最小,所以就叫赵三爷。您是出门游历的少爷,我是管家,姐姐委屈一点是贴身丫鬟,这样的组合在江湖来说,应该属于很常见的那一类吧。”
一直沉默的苏南星回答说:“嗯,这样的组合确实常见,我这里没有意见。”
李星群用眼神询问赵仲针:“我也没有意见,那我们就使用这个称呼为好。”
“好,三爷我们继续赶路。”
“好的,李二管家。”赵仲针也是微微一笑。
三人就继续赶路前往江南地区,进入江南地区之后,李星群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的繁华,甚至道路旁都出现很多的流民,流民拦住李星群等人苦苦哀求说:“官人,官人,求求你们行行好给我们一口吃的吧。求求你们了,孩子都很久没有吃饭了。”
李星群叹一口气说:“我们这里没有多少干粮,你们拿好。”
“是,谢谢官人,多谢官人。”
“不用道谢了,你们还是先吃了饭再说吧。”
等那些人狼吞虎咽的吃了饭之后,李星群这才问道:“你们是什么地方过来的?又准备到什么地方去?”
为首的老妪说:“回官人的话,我们都是苏州府的人,现在我们准备逃难前往汴京城。”
李星群疑惑的说:“据我所知,苏州府那边应该是富庶之地的吧?为什么你们会落魄到这样程度?”
老妪回答说:“官人您听说的消息是指苏州府府衙之内,我们是苏州府附近的村民,本来家中也算有些积蓄,可是后来方腊造反,朝廷的军队路过,有道是“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本地土匪至少还知道竭泽而渔的道理,那些朝廷的军队就和畜生一般,把我们的粮食,把我们的积蓄都抢的干干净净的。”
赵三爷说:“那是因为朝廷冗兵问题严重,朝廷发不起士兵的月钱,就只能纵容士兵去抢劫。”
老妪说:“这一点就不是我们这些百姓能够知道的了,我们听说苏州城里的人正在招工人,我们就想着去试试,结果才知道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人。在附近要被士兵抢,在城里也没有做活的营生,也就只能离开江南地区谋生了。”
李星群不解的问:“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就要感谢那个五台县的知县了,就是他研究出来蒸汽机,然后在蒸汽机的基础上制造出来纺织机。以前纺织厂需要100个纺织工,现在有了那个纺织机之后,他们可能只需要30人或者40人就能完成以前的工作。而原材料和购买的市场都是有限的,就不要那么多的纺织工人,您说说,我们这些人怎么办?”
“嗯,纺织机生产出更多的丝绸出来,那么相对来说,是不是就增加种地的收入了?甚至有多余的丝绸,是不是港口那边需要更多的人。”
老妪苦笑说:“大人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我们这些多是妇人,我们怎么去搬运货物?至于种地,朝廷的军队在苏州府这里,我们有种地的选择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