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十夜,藏经阁的铜门始终紧闭,唯有不时传来的轰鸣震颤着嵩山的每一寸土地。
阁内,萧峰如老僧入定般盘坐,周身萦绕的金银真气早已凝成实质。
在静谧中勾勒出阴阳鱼的轮廓,流转的光晕将古老的梁柱染成流动的星河。
他的发丝无风自动,根根如钢针般竖起,眼眸半阖间,金银二色光芒若隐若现,似有万千武学在其中流转。
这十日,萧峰的意识如脱缰野马,在武学与佛法的浩瀚海洋中肆意遨游。
忽而,萧峰化作降龙尊者,脚踏祥云,周身缠绕九条金色巨龙。
巨龙口吐烈焰,咆哮着冲向天际,他挥出的每一掌都带着毁天灭地的气势。
山河在萧峰的掌下震颤,云雾被击得四散奔逃,仿佛整个天地都要被这雄浑掌力撕裂。
忽而,萧峰又化身拈花佛陀,身披洁白袈裟,手持一朵金色莲花,面容慈悲祥和。
他轻轻抬手,指尖绽放出柔和的光芒,所过之处,戾气消散,纷争平息。
仿佛世间一切苦难都能在这光芒中得到救赎。
每参透一门绝学,藏经阁内便泛起一阵奇异的波动。
古老的灯盏一盏接一盏亮起,灯油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宛如一曲古老的颂歌。
起初,只有零星几盏灯亮起,昏黄的光芒在黑暗中摇曳,如同暗夜中的萤火。
随着时间推移,亮起的灯盏越来越多,光芒逐渐连成一片,照亮了尘封的古籍,映亮了斑驳的墙壁。
当萧峰彻底融会贯通七十二绝技与佛门至高心法时。
整座阁楼的长明灯同时大放光明,耀眼的光芒冲破屋顶,直上云霄!
藏经阁的琉璃瓦在光芒的映照下,如同被注入了生命。
流转着绚丽的色彩,红的似火,蓝的如天,金的若霞,将整个少林寺都笼罩在一片祥瑞的光辉之中。
嵩山的飞鸟被这光芒惊起,在夜空中盘旋鸣叫,仿佛也在为这绝世武学的诞生而惊叹。
第十日的黄昏裹挟着铁锈味的风撞进藏经阁,檐角破碎的铜铃突然发出清越鸣响。
萧峰缓缓起身,缠绕周身十日的金银真气如退潮的星河,骤然化作万千细碎光点,顺着掌心纹路没入经脉。
最后一缕金光消散时,他足尖轻挑,将脚边半卷残破的《金刚经》拂上书架。
这个看似寻常的动作,却让整排檀木书架发出共鸣般的嗡鸣,悬浮的尘埃在他周身凝成静止的旋涡。
窗外,晚霞如被泼洒的鲜血浸透云层,暮色中的嵩山轮廓扭曲变形。
萧峰负手而立,玄色劲装残片在身后微微颤动,裸露的小臂肌肉线条如精钢锻造,却不见丝毫凌厉气息。
当他抬眸望向血色苍穹,金银双色瞳孔中流转的光芒,竟让漫天云霞都为之失色——
那是历经十昼夜武道淬炼后,返璞归真的锋芒。
忽然,萧峰屈指轻弹,一缕若有若无的气劲掠过满室经卷。
被内力震碎的青铜香炉残片突然凌空悬停。
表面裂纹中渗出细密金光,在半空重新组合成半透明的莲花虚影。
却在触及萧峰衣摆的瞬间,如冰雪消融般消散于无形。
这举重若轻的掌控力,让整个藏经阁的空气都凝滞成实质,连梁柱间漂浮的古老尘埃都定格在他周身三尺之外。
萧峰唇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霞光为他的轮廓镀上金边。
十昼夜的闭关,萧峰不仅将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刚猛、《易筋经》的圆融与葵花降龙神功的霸道熔于一炉!
更从佛经禅理中领悟到武道真谛。
当天边最后一缕霞光没入山峦。
萧峰掌心翻转,金银二色真气在虚空中交织缠绕,凝成一枚阴阳鱼形状的气旋——
那是融合万千武学精要的全新绝学,亦是独属于萧峰的武道丰碑。
此功集刚猛与阴柔于一体,纳佛门慈悲之意与萧峰斩杀万千仇敌的戾气为同源,恰似神魔共舞,天地同颤!
萧峰将自己创作的这门武功命名为神魔混天神功!
萧峰足尖轻点蒲团,衣袂无风自动,整个人如同被无形之力托举而起。
刹那间,他的身形化作一道残影,眨眼间便穿透藏经阁厚重的木门,赫然出现在寺院的回廊之上——
这看似随意的一步,实则蕴含着他新创「神魔混天诀」中“瞬空”之妙。
竟比凌波微步更快三分,连檐角悬挂的铜铃都只来得及发出半声轻响。
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上,暮色如泣血般浸染着这片修罗炼狱。
三千余具武僧枯骨堆积如山,层层叠叠的骸骨仿佛诉说着十日前惨烈的厮杀。
灰白的骨骼在夕阳的余晖下泛着冷冽的光。
每一副骸骨都保持着临终前的姿势,宛如凝固的雕塑,将生命最后一刻的姿态永远定格。
有的武僧骸骨双手合十,骨节交错间依稀可见残留的僧袍碎片,仿佛仍在虔诚地诵经,试图以佛法化解这世间的仇怨;
有的五指扭曲成爪,指骨暴突,仿佛在临死前奋力挣扎,想要抓住一线生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