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停车场,车上下来两人,其中一个是闻主任。另一个30多岁,身高一米七多,长得比较结实,无疑是邓处长了。
双方见面,我上前与闻主任握手,他握着我的手,用力地摇了几下,问道:
“你什么时候过来的?”
“昨天过来的。你妈妈回来后,一切都好吧?”
“都好,都好。你费心了。”
这时,闻主任才把邓处长介绍给我:“颜部长秘书,邓处长。
他再向邓处长介绍我:“郝晓东,四水市开发区主任。我们是老熟人。”
邓处长伸手,我们两人握了一下。然后,大家边说边走,入了包厢。四人在沙发上落座。
服务员进来上茶,加茶。一会儿,又上西瓜。
另一个服务员请萧厅长点菜。
这时,闻主任和邓处长交谈几句,才开始介绍我:
“晓东主任复旦毕业,在四水算个名人,曾经给市领导出主意,建了个莫林山风景区,还建了一个医养中心,我妈妈就是在那儿疗养过。”
邓处长很有风度地点点头,说道:“有文才,有点子。”
我笑道:“不敢当。”
萧书记点完菜,转过身来详细介绍:
“最开始给我当秘书,后来又给张书记当过秘书,后来下放到卫生局当副局长,再升为局长,放到开发区当主任,最近引进了两家大企业。”
邓秘书也学会大领导的那一套,不会轻易称赞,而是问道:
“引进了两个什么样的企业?”
我介绍道:“一个白水泥厂,由香港泰安集团投资,据我查阅资料,生产规模应该是全省最大的水泥厂。另一个是制药企业,因为药字号难批,目前准备生产一种补脑益智的保健品,还没最后定名。”
这时,邓秘书才重视起来,问道:“泰安集团相当有名。谁帮你们引进的?”
我半天才回答 :“不好意思,是我自己。”
邓秘书有些怪异地望着我。闻、萧两人也有点迷茫,因为这段时间,他们与我交往少,对这两件事也不知情。
邓秘书有些疑问,毫不掩饰地问道:“你能与这样的大集团挂上钩?”
我谦虚地说道:“泰安集团的总经理和我是同学。”
这一下,让邓秘书有些怀疑我的人品了,闻主任也有些焦急。意思是你吹牛可以,别在邓秘书面前乱吹啊。
不过萧厅长毕竟了解我,便问道:“你有个这样的同学?”
我也不急,娓娓道来。把这段关系从大学时讲起,一直讲到叶倩倩南下广州……
这时,萧厅长双手一拍,插言道:
“想起来了,这个人我清楚,确实是他同学。我在上海见过。至于以后的发展,我就不知道了。”
闻主任说:“这么大的动静,你们四水也没给我们政研室上报啊,我们也好发个内参嘛。”
我笑道:“两位主要领导都谨慎,都要等资金到位,工厂奠基才向省里报告。他们被那些夸海口的老板吓怕了。”
邓秘书说:“谭书记、周市长都是比较务实的领导。”
闻主任说:“一旦奠基,你要马上给我报消息啊。”
我摇了摇头,笑道:“我不敢啊,让市委市政府报消息吧。”
萧厅长帮我说道:“对。这种消息还是按程序来。等开工了,你主任派人去了解具体情况,为省委省政府写一份详细的内参,晓东倒是可以提供素材。”
邓秘书说:“对,闻主任的意思是口头给他报告。”
这时,服务员上前,说:“各位领导,可以入席了。”
大家走向餐桌,在官场上,四个人也要分个主次。大家推邓秘书坐上首。
邓秘书说:“那不行,我来安排。闻主任坐上首,我和萧厅长对坐,郝主任引进了这么两个大企业,他买单,我没说错吧?”
最后以邓秘书说的为准,当下坐定。
席间,我先敬闻主任,再敬邓处长,然后再敬萧厅长。
官场上敬酒,本来不像民间那么喧哗,大家有礼貌地碰碰杯,聊些时下的新闻。
至于这菜品非常好吃吗?不见得。但食材都很名贵。
慢慢喝,慢慢聊,反正是周末,即使只有四个人也吃了四十多分钟。
吃毕,趁着大家喝茶吃西瓜的时候,我才掏出一张名片递给邓秘书,说道:“以后请多多关照。”
他接过名片,扫了一眼,笑道:“我没带名片,你记一下我手机吧。”
我点点头。
他报出了手机号码。
我点点头,说:“记住了。”
闻主任有点不相信:“你就记住了。”
我把号码背了一遍。
萧厅长说:“他有这个特殊功能,以前我叫他打电话给下面单位的领导,他掏出手机就打。”
邓秘书笑道:“那我要向你学习。我只记得主要领导的号码。”
我说:“你不同啊,全省这么多领导,你哪里记得得清楚?”
吃毕,大家握手告别。
回程的路上,萧厅长说:“晓东,你是天时地利人和,好好干。这个邓秘书有学问,敢说话,颜部长很看重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