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村口时,一群娃娃正在那儿撒欢儿,笑声脆生生的,如同清晨欢快的鸟鸣,无忧无虑、毫无烦恼,直直钻进人心里。他们在泥地里你追我赶,小脸蛋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身上的衣裳虽说破旧,却沾满了快乐的尘土。我笑着走过去,招呼道:“小家伙们,玩啥呢这么开心,也给哥哥讲讲呗,好东西可不能独享哟!”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跑过来,手里攥着一把小野花,奶声奶气地说:“哥哥,我们在玩过家家,这些花是给咱‘家’布置用的,好看不?” 我接过花,轻轻嗅了嗅,花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我笑着说:“好看,真好看,咱村子以后肯定也像这花一样,越来越美,说不定能美成童话里的梦幻城堡!到时候,你们就在这城堡里快乐地长大,还能带着你们的小伙伴来参观,让他们都羡慕你们。我们可以把村子打造成一个童话世界,到处都是鲜花和绿树,还有各种有趣的游乐设施,让你们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 孩子们听了,都开心地笑了起来,笑声在村子上空回荡,那笑声仿佛是世界上最纯净的音符,奏响了村子未来的希望之歌,让我对村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再瞧瞧那老巷子里,青石板路在岁月的打磨下变得光滑,走在上面,硌得脚底生暖,仿佛能触摸到先辈们留下的温度。每一块青石板都有着独特的纹理,像是先辈们生活的印记,有的石板上还刻着一些模糊的符号,或许是曾经的人们留下的祝福,又或许是对生活的期许。这些符号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等待着后人去解读。两旁的土坯房,墙壁上岁月刻下的痕迹深一道浅一道,像是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看得我心里暖烘烘的。我轻轻抚摸着那些斑驳的墙面,指尖划过粗糙的泥土,思绪飘远,不由自主地想象着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点点滴滴:曾经热闹的集市,人们熙熙攘攘地交易,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夜晚的谷场上,大人们谈天说地,讲述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孩子们嬉笑玩耍,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丢手绢;农忙时节,大伙齐心协力收割庄稼,汗水在阳光下闪烁,那一颗颗汗珠里,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曾经的集市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就这样,我一路走着、听着、看着,仿佛被这村子紧紧吸附,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每一次交流,每一个画面,都如同一笔一划,精心勾勒出一幅农家生活的绝美长卷,深深地烙印在我的骨子里,怎么也忘不掉。从那些洒满阳光的日子里积累的经验,还有心里反复琢磨的那些道理,汇聚成了我心头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为茅山涡村谋划发展之路的方向。
我不慌不忙,如同老牛耕地一般,一步一个脚印,把村里的大小事儿,一桩桩一件件,都放在心尖上反复思量。我常常独自坐在村头那棵老槐树下,老槐树粗壮的枝干像一把大伞,为我遮挡烈日,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我加油鼓劲。望着远方的山峦,我思索着:村里的地该如何规划,种什么作物既能增加收入又不破坏生态,比如引进一些适合本地生长的特色水果,既能打造采摘产业,又能美化环境。可以种一些红心猕猴桃,这种果子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而且猕猴桃树的藤蔓爬满架子,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还可以在果园周围种上一些花卉,吸引蜜蜂和蝴蝶,形成一个生态循环。旅游路线该怎么设计,才能让游客既能欣赏到美景,又能深度体验乡村生活,像设置徒步古道,串联起村里的古宅、溪流和田野。在古宅里,可以设置民俗展示区,让游客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沿着溪流,可以打造一些亲水平台,让游客感受水的清凉与灵动。我们可以在古宅里举办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戏曲表演等,让游客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有怎样提升村民的技能,让大伙在发展中都能有一技之长,组织烹饪培训,让村民能做出地道的农家菜,吸引游客品尝。除了烹饪,还可以开展手工编织、传统陶艺制作等培训,让村民们多一门手艺,多一份收入。我们可以邀请专业的老师来村里授课,让村民们系统地学习这些技能,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终于,我硬是把那些零碎的想法,像手艺人精心雕琢稀世珍宝一样,反复揉搓、整合,编成了一幅宏伟的蓝图。这蓝图里,有茅山涡村未来的无限风光,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漫山遍野的果树硕果累累,游客们穿梭其间,欢声笑语在山谷中久久回荡;村里的民宿错落有致,窗明几净,游客们品尝着地道的农家美食,尽情感受着乡村的温馨与惬意。民宿的装修可以采用传统的乡村风格,用当地的木材和石材打造,让游客仿佛回到了过去。房间里可以摆放一些村民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增加文化氛围。我们还可以在民宿周围种上一些花草,打造一个美丽的庭院,让游客在休息的时候也能欣赏到美景。而在这蓝图深处,藏着的是我对这片黄土地深厚无比的眷恋,比那田埂上的泥巴还要黏人,比那老槐树下的阴凉还要让人心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