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梅利落地用扎带捆住他的手腕:"留着跟警察说吧。"
---
天蒙蒙亮时,雨停了。龙安心蹲在试验田里,检查被破坏的紫米。所幸发现及时,只损失了不到两平方米的穗子。但更让他心惊的是那些"增产灵"药剂——如果真被注入植株,后果不堪设想。
"龙总!"小李的声音从田埂上传来,"你快来看!"
合作社院子里,王大勇被绑在椅子上,面前站着吴父和几位寨老。老人手里拿着几根茅草,正编织成某种复杂的结。
"草鬼结。"吴晓梅小声解释,"苗族最严厉的诅咒。阿公他们要按古规审判。"
龙安心想上前阻止,却被吴家叔公拦住:"让他说真话。"
只见吴父将编好的草结在王大勇头顶绕了三圈,然后用苗语念了一段咒语。王大勇虽然听不懂,但脸色肉眼可见地变得惨白。
"我...我说!"他结结巴巴地开口,"林妍老公...周董事长...他根本不是要种紫米!他是要...要拿种子去抵押!"
"抵押?"龙安心皱眉。
王大勇的汗珠滚下来:"黔丰集团资金链断了...他们在澳门赌场...用'珍稀种质资源'向境外财团贷款..."
龙安心如遭雷击。难怪黔丰如此急迫,难怪不在乎破坏农田...那些紫米种子对他们而言,不过是抵押品清单上的一行字!
"十年前呢?"他逼近王大勇,"工地上卷款跑路,也是周董事长的指示?"
王大勇的眼神躲闪:"那...那是林小姐的主意。她说你太较真,工程验收肯定会发现问题..."
龙安心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十年了,他才知道那个改变自己人生的背叛,竟源于自己坚持工程质量的可笑原则。
"还有...那个事故..."王大勇的声音越来越小,"脚手架...不是意外..."
龙安心一把揪住他的衣领:"说清楚!"
"材料不达标...周总弟弟的公司供的货...林小姐让我瞒下来..."王大勇的牙齿咯咯打颤,"后来死的那两个工人...家属被五十万打发了..."
世界在龙安心眼前扭曲。他想起那两个工人的脸,想起他们安全帽上的编号,想起事故后林妍如何安慰他"不是你的责任"...所有碎片突然拼成一幅丑陋的图画。
"龙安心。"吴晓梅轻轻按住他的肩膀,"央视的人到了。"
果然,村口传来汽车的引擎声。龙安心深吸一口气,松开王大勇的衣领。现在不是算旧账的时候——保护紫米,保护这片土地和它的故事,才是对那段过往最好的回应。
"先把他关起来。"龙安心整理了一下衣领,"等拍完节目再处理。"
---
央视的拍摄比预想的更隆重。除了《舌尖上的中国》团队,还有农业频道和纪录频道的记者。小小的凯寨一下子涌入十几台摄像机,村民们既兴奋又紧张。
务婆穿着那件嫁衣坐在鼓楼前,面对镜头毫不怯场。当主持人问及紫米的特殊之处时,老人没有讲硒含量或花青素,而是唱起了《藏种歌》——讲述苗族先祖如何在战乱中将稻种藏在发髻里,如何在长江边丢失了最珍贵的黑糯米,又如何靠雷公山的庇护保住了最后的紫米...
"所以这不是普通的粮食,"主持人总结道,"而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
务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突然从嫁衣口袋里掏出一把紫米,撒在摄像机前:"种地如养娃,心诚则灵。"
拍摄间隙,龙安心找到节目组导演,展示了昨晚的监控视频和王大勇的供词。导演是个满脸胡茬的中年人,看完后狠狠掐灭了烟:"妈的,这帮孙子!我们加拍一段,曝光他们!"
"别。"龙安心摇头,"现在打草惊蛇,他们肯定会毁灭证据。我已经联系了省报的调查记者..."
导演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那我们这么拍——不点名,但强调紫米与传统耕作方式的不可分割性。观众自然会明白,离了这片土地和这些歌谣,紫米就没了灵魂!"
这个策略确实高明。当主持人站在试验田边,对比黔丰农业机械化种植的紫米与凯寨古法耕作的紫米时,镜头特写清晰地展示了两者的差异——前者的米粒颜色浅而均匀,像流水线产品;后者则深浅不一,每粒米都像是有自己的性格。
"正如务婆所说,"主持人对着镜头总结,"种地如养娃。工业化生产可以量产粮食,但孕育不出有灵魂的滋味。"
拍摄一直持续到傍晚。就在收工时,一辆警车悄悄驶入村口——是龙安心早上联系的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带队的警官看了王大勇的供词和监控视频后,立即请示上级立案。
"涉及境外赌博和金融诈骗,案子大了。"警官小声对龙安心说,"省厅可能要成立专案组。你们保护好证据,特别是那些紫米样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