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科学..."她喃喃道。
"这叫血脉相连。"我擦着地板,想起姥姥常说山东老家有"女肖母,子肖父"的老话。
随着小陶学会走路,我们家变成了当代艺术现场。她用蜡笔在声纹陶上涂鸦,结果烧制后形成意想不到的釉下彩;她把艾米丽的颜料挤进我的陶泥,混合出的材质竟能随温度变色。
"我们得系统记录这些发现。"艾米丽在工作室架起三脚架,"这可能是儿童艺术认知研究的宝贵..."
话音未落,小陶摇摇晃晃走来,把沾满陶泥的手按在她刚完成的画布上。艾米丽正要惊呼,突然僵住——那个小手掌印的位置,恰好补全了构图缺失的视觉重心。
"见鬼了。"Sarah某天来访时目睹小陶用橡皮泥捏出微缩版《星空》,忍不住爆粗,"这丫头该不会是什么转世灵童吧?"
更惊人的发生在语言领域。双语环境的小陶自创了"陶式语法":中文动词+英文名词。"抱抱milk!"她举着空奶瓶命令,"More 饼饼!"
中央公园的樱花节上,一个金发男孩突然指着小陶喊:"你的眼睛为什么是横的?"没等我们反应,小陶已经蹲下抓起陶泥,十秒钟捏出个男孩头像,奶声奶气地问:"你鼻子为什么是竖的?"
围观人群爆笑,男孩母亲尴尬地道歉。回家地铁上,小陶枕着我肩膀昏昏欲睡,手里还攥着那个泥塑。艾米丽悄悄拍下这幕,配文发到Instagram:"My little bicultural Picasso(我的小小双文化毕加索)"。
深夜,我整理工作室时无意碰倒小陶的玩具箱。散落的物品像极了她抓周时的布局:陶泥、画笔、听诊器...还有本不知何时混入的旧乐谱,扉页上潦草地写着《冰裂纹幻想曲》——表舅的字迹。
窗外月光如水,我忽然想起烧窑时的场景:泥坯在高温中变形、开裂,却最终定格成比设计更美的形态。或许家族记忆就像釉料里的金属粒子,总会在某个温度显露出隐藏的脉络。
卧室传来艾米丽哄睡的歌谣,混合着小陶含糊的跟读声。我摸出手机,给姥姥发了条语音:"您能不能教我'胞衣养'的完整做法?对,就是艾米丽那件睡衣..."
喜欢艳遇风暴:席卷男同胞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艳遇风暴:席卷男同胞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