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生之念则必死,抱死之念尚能生。
傍晚的劲风卷起黄沙,吹的睁不开眼睛。在这片无人知晓的大漠深处,遍地尸骸。鲜红色的黏稠血水缓缓流动,逐渐凝固干涸,变成了红黑色。
人和马的尸体堆叠在一起,残破的旗帜覆盖在沙石上,各式兵器沾染着血迹,随意的丢弃在地面。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腥气和土味,场面惨不忍睹。
漫天晚霞下,尘土在沙丘表面移动,让风也有了形状。三十二名云中骑兵骑在马背上,低垂着脑袋,歪歪斜斜的扛着残破的军旗,身影落寞的行走在沙脊上。
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无尽的疲惫。
夏国银州守将拼死抵抗,拒不投降。韩登指挥着关中军日夜轮换猛攻城关,巨大的投石车丢出冒着滚滚黑烟的火球,如同流星一般飞进城内;在靠近城墙的地方,双方的箭矢密集如雨,同样是尸横遍野。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围困后,城中粮食短缺,水源又被切断,外面还没援兵,再坚守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
夏国银州太守、宗室将领李文亮自刎于城楼之上。部将遵从他的遗命,打开城门,率众向韩登投降。
至此,夏国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土落入了文训手中,并且失去了银州重镇、损失了半数定难军。在军事、经济、政治多方面遭遇沉重打击,已经失去了再次挑战中原的可能。
被逼无奈之下,李遗景派出使者向文训上表请罪,声称愿意效仿孙芝,去掉国号,改兴庆为灵州城,甘愿成为中原王朝的臣属。并且送来了已经册立为皇太子的长子入朝听命。还愿意每年为郑王提供一千匹战马、三千头牛羊以及各种贡物。
文训在西京长安和随行众臣商议后决定,接受李遗景的归顺。册封李遗景为朔方知府、定难军节度使、灵州太守,令他继续镇守朔方府。
吏部擢用李遗景的长子李文斌为工部员外郎,为其在汴京建造宅院居所,迁往居住。
整场对夏战争中,最心惊肉跳的就是孙芝了,他在晋阳城里夜不能寐,食不知味。生怕文训一时兴起,派人来找他叙旧。
最悲壮决然的当然是李遗景派到长安请降的使者,在离开灵州前,他已经将遗产分配完毕,后事安排妥当,准备好一去不返了。
先前李遗景煮了文训的使者,这次他去长安,不知道还是不是同样的烹饪方式,别再整出些油煎或者风干之类的新花样。
好在文训力排众议,没有将他丢进锅里熬汤,反而是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他,礼遇有加,还派禁军全程保护他的人身安全。
两相对比,高下立判。夏国百姓也是有眼睛的,看得出来谁好相处,谁像个变态神经病。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文训收复了关中,又在名义上逼降了夏国,威震天下!他做到了大周历代帝王都没有办成的开疆拓土,西北从此再无大战。
民间、士林、朝堂呼声高涨,称帝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十一月初,吏部尚书杜宣代百官上万言书,恭请郑王还京,登基称帝,以应万民所求,安定天下人心。
迫于无奈,蜀主孟玄和唐皇李雄也派遣宗室重臣前往汴京,“规劝”郑王登基。
他们打心眼里不希望文训登基,成为名正言顺的中原皇帝,整合统御一切。他们只希望越乱越好,这样才能火中取栗,浑水摸鱼。
可是没办法,眼下这件事已经是既定事实,如果不派人来做做样子,给文训锦上添花。等到对方登基之后,会不会用“轻慢”这个理由拿他们开刀,先拿谁开刀,都是未知数。
所以,尽管恶心的要死,但他们还是不得不来“恭贺”、“规劝”一下。我们大家都觉得你行,你就干吧,你来当皇帝我们放心。
这样一来,只要蜀、唐不主动发起攻击或者挑衅,文训便没有了南征的正当理由。
你创业时我还帮了忙、随了份子呢,总不能转过头就来打我吧?
那让天下人怎么看?好意思吗你~
喜欢陛下就是躺赢狗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陛下就是躺赢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