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来,忆江南这是犯倔脾气了,既然怀疑她装病,她就干脆拧着来了。
就这样来回折腾了一个星期,外科的会诊意见还是由余际舟老师下达通知的。
余老师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我们附属医院只能做针灸治疗”。
“我怕疼,反正市医院的理疗,也该轮到我上机了”心照不宣也对着余老师笑一笑。
如此冠冕堂皇而又毫无意义的会诊,真是叫人哭笑不得。
为了“上面”的制度、必须要走的这种流程,无非就是一个“拖”、就是要“在校休息和治疗”;霍书记的这个目的终于达到了。
忆江南只得安下心来就地治疗。
75年级的老乡反正是要毕业、很快就要离校了,他们什么牢骚话都敢说:
“附属医院外科、能把一个闭合性骨折、治疗成为破伤风感染,还把人都治死了、他们还能推翻界西市医院的诊断?他们有这个资格吗?”
忆江南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还时不时地会出现右腿不自觉的弹跳一下再屈膝弯腰的情况。
谁也说不清楚外科最后的会诊意见是什么,反正忆江南也没有办法参加军训;谁能叫一个瘸子去走队列呢?
到校第十一天开始,忆江南每天吃过早饭,背着那个军用书包、里面装着一本厚厚的专业教科书;花上一个多小时、一瘸一拐慢慢地走到市医院,排队半天后只能上机做20分钟的理疗。
还真别说、做这个理疗很是舒服、可惜就是时间太短了。
忆江南恋恋不舍从治疗床上慢慢爬起来、再一瘸一拐花上一个多小时慢慢地走回学校。
有时候,顺利地做完了理疗,她还会就近在赵叔叔家的客厅里,自己倒上一杯水,看会书,再回学校吃午饭。
这个理疗,医生建议是要做1个月左右。
75 年级的同学,终于宣布了毕业分配名单,三个年级的老乡同学们乘机聚会了一次。
有一位小吴同学,因为考试成绩没通过,只能拿结业证。
她成天流泪叹息。
忆江南安慰她“3个月后、还会有一次补考的机会、一定要抓住”。
75 年级的那位老乡班长庄楷书,因为犹豫不决没能抓住机会表白,同班的那位女同学留在了浮州、油然而生的惜别、懊恼的感情充斥在他俩之中,面临分别恋恋不舍。
老乡们都毫不留情善意的批评他:“你一个男子汉一点没有担当,你应该主动提出来,两人争取分配在一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庄班长此时只能连声懊恼“这件事情怪我、是我不好”……
忆江南拿起茶杯预祝:“只要你们两个人都心心相印、立足未来、祝有情人终成眷属”。
最高兴是小张,他把拉菲克的信拿给贺和平和小吴看,那上面写的密密麻麻的、全是他们两人对未来的计划和安排,他们心想事成正待踌躇满志一一落到实处。
三年寒窗苦读,学生生活已经结束、即将开始新的生活、有多少的希望兴奋幸福、也有多少惋惜眼泪和失望……
生活是在于人们自己的理解、选择与创造,事在人为;多少事从来急、只争朝夕!
霍书记召开了开学以来的第一次学生干部会议。
内容很多,从军训的安排到国庆节排练节目、从干部改选到奖学金的调整、从党支部改选到学雷锋积极分子的评定、还有确定第二批组织发展。
这个会整整开了2个多小时,忆江南因为腰腿痛,几乎都坐不住了。
好几次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不停地调整坐姿;心中暗自鼓励自己“反正是最后一次干部会议了,坚持到底吧”。
为了组织发展问题,一班同学内部的一些矛盾还是暴露出来了。
在确定这一批先发展谁时,郝晓红与帅小雅成为了矛盾的焦点。
郝晓红入学前曾经下放三年,担任过大队的团支部书记、是个很不错的女孩子。
她满腔热情朴实自觉、认真学习成绩也不错、积极向组织靠拢、最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问题在于入校以后她没有担任学生干部,没有“工作成绩”;她是倪子祥首先推荐的、于是有人便暧昧的有了别样的理解。
帅小雅学习努力成绩优良,担任副组长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排练节目为年级做出贡献;问题在于有那么几个被号称“城市贫民”的人对她有很顽固的成见、隔阂之深无法化解。
有那么一些人借口“群众意见”、用郝晓红的质朴来否定帅小雅的文雅知性;用帅小雅是学生干部来否定郝晓红的工作不突出;把两名女生对立起来,一时争议不断,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
喜欢工农兵大学生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工农兵大学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