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晨光透过胡同里交错的电线洒下来,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杨龙一行人拖着行李,循着周卓给的地址拐进门框胡同。还没到店门口,一股浓郁的卤香味就飘了过来——那是几十年老汤才能熬出来的醇厚气息,混合着大肠的肥美、火烧的面香,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香料底蕴。
"就这儿了。"杨龙停在挂着"高记卤煮"招牌的小店前。店面不大,门口支着两口大铜锅,乳白色的浓汤在锅里翻滚,炖煮着肥肠、肺头和戗面火烧。四五张掉漆的方桌摆在门外,几个老北京正埋头吃得满头大汗。
"周卓的徒弟?"一个系着白围裙的老者从店里探出头,脸上皱纹深刻得像老树的年轮,但眼睛却亮得惊人。
"高师傅好。"杨龙恭敬地行礼,"师父让我们来尝尝您的手艺。"
高峰山——卤煮高第三代传人,用毛巾擦了擦手,上下打量他们一番,突然咧嘴笑了:"那老胖子还活着呢?进来吧,给你们留了位置。"
店里比想象中干净,墙上挂着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这家百年老店的变迁。最显眼的位置是一张1956年的黑白照,年轻的周卓和高峰山并肩站在店门口,手里各端着一碗卤煮。
"那会儿我们才二十出头。"高老顺着杨龙的目光解释道,"你师父在成都学艺,我在北京跟老爷子学卤煮,每年春节都约着切磋。"他指了指照片,"看见没,他那会儿还没这么胖。"
众人哄笑,紧张的情绪缓解了不少。高老亲自下厨,不一会儿端上几碗热气腾腾的卤煮。浓白的汤里沉着肥肠、肺头、炸豆腐和火烧,撒上一把香菜,淋上蒜汁辣椒油,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杨龙舀了一勺汤,入口的瞬间,几十种香料的味道在舌尖绽放——丁香的馥郁、桂皮的甘甜、甘草的回甘,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陈年老汤底蕴。肥肠软糯却不失嚼劲,肺头嫩得像豆腐,戗面火烧吸饱了汤汁,咬下去满口生香。
"这汤..."豆豆惊讶地抬头,"怎么会这么鲜?"
"老汤养了六十多年了。"高老得意地捋了捋胡子,"每天添新料,但底子从来没换过。"他指了指墙角一口大缸,"看见没,那是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汤种'。"
陆子浮推了推眼镜,职业病发作:"理论上,持续发酵的老汤含有特殊菌群,能产生普通调料无法复制的鲜味物质..."
"少扯那些科学名词。"高老摆摆手,"好吃就完事了。"他拉过凳子坐下,"知道你们为什么来北京吗?"
"参加特级厨师大赛。"豆苗嘴里塞满火烧,含糊不清地回答。
高老点点头,突然压低声音:"这次比赛不简单。表面上是选特级厨师,实际上..."他环顾四周,"是要挑人去参加'食神宴'。"
"食神宴?"众人异口同声。
"三年一届的国际顶级美食赛事。"高老解释道,"咱们中餐已经连续三届没进过前三了。"他叹了口气,"这次上面下了死命令,必须选出真本事的人,给中餐争口气。"
他从柜台下取出一本厚厚的名册:"来看看你们的对手。"
名册翻开,一页页全是餐饮界响当当的名字:
"广州陈家,'清蒸东星斑'拿过亚洲金奖;"
"扬州林家,'文思豆腐'能切出万根丝;"
"山西老冯家,一面能拉出1024根龙须面..."
翻到最后一页,赫然是南宫世家的资料,还附有南宫兄妹的照片。
"你们认识?"高老注意到杨龙的表情。
"飞机上刚碰到。"砂时计抢答,"他们还请我们吃剁椒鱼头了呢!"
高老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湘菜和川菜,本是同源。这次大赛,你们倒是可以互相照应。"他合上名册,"不过最终能去'食神宴'的,只有三个人。"
店里一时安静下来,只剩下卤煮锅里"咕嘟咕嘟"的冒泡声。
"尝尝这个。"高老突然又端上一盘看似普通的炒肝,"这才是我们高记真正的绝活。"
炒肝色泽棕红,肝片薄如蝉翼,浸在浓稠的酱汁里。杨龙夹起一片,入口的瞬间愣住了——肝片嫩得不可思议,酱汁咸鲜中带着一丝回甜,还有某种神秘的香气。
"这是...?"
"秘制酱料。"高老眨眨眼,"跟你师父的'冬'字配方一样,传男不传女。"他顿了顿,"不过今天破例告诉你们——里面加了一味普洱茶。"
众人恍然大悟,难怪有那种独特的陈香。
"做菜如做人。"高老起身收拾碗筷,"技法可以练,火候可以调,但最关键的..."他指了指心口,"是这里的东西。没有对食物的敬畏,再好的手艺也是空壳。"
离开高记时已近中午,阳光晒得人睁不开眼。杨龙回头望去,高老站在店门口冲他们挥手,身影在蒸腾的热气中有些模糊。
"三天后比赛就开始了。"豆豆握紧周卓给的布包,"我们去哪练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