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四合院里,变得人声嘈杂。上班的大人们、上学的孩子们都回来了。女人们忙着做饭,孩子们嬉戏吵闹着在四合院里不停穿梭。
前院的三大爷阎埠贵还坚守在大院门口,敬业的当着门神,想从归家的人们手里薅下一根葱,或留下一瓣蒜。三大妈正抡着铁勺不停翻动着锅里的白菜,在旁盯着看的小女儿阎解娣不满的说:“妈,你就不能放点油?”二儿子阎解放撇撇嘴,学着他爸的口气:“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三大妈气道:“滚、滚、滚,一边去,不帮忙还添乱”。
中院的贾家,贾张氏难得放下纳的鞋底,抱着槐花不停的在屋里走动,催促着劳累了一天的秦淮菇快如快点做饭。突然想到什么,对秦淮茹说:“淮茹啊,你快去看看傻柱回来没有?要是回来把他的饭盒拿回来,给我的大孙子好好补一补。“
秦淮茹头也没抬用边用勺子搅动锅里的粥边说道:“何叔在家呢,要是让他知道总朝傻柱要饭盒也不好。再说昨晚不是从傻柱那拿了红烧肉,一会儿配两个土豆再炖一下,也算个荤腥。”
贾张氏老脸一红,想着也不能说自己嘴馋,把半盘红烧肉都吃了,便讪讪的说:“哎呀,那刚几块肉,中午我热了给小当、槐花吃了…… ”
秦淮茹一怔,立马明白定是这好吃懒做的婆婆又把肉吃光了,小当和槐花能捞到一块就不错了。但是又没法说什么,只有低下头去继续熬粥,贾张氏也没有再逼着秦淮茹找傻柱拿饭盒。
一大妈正在炒菜,就听到屋里的易忠海问道:“那个何大清回来没有?”“回来有一会了”一大妈叫道,她的声音比平时大了许多,恰好压过了炒菜的声音,让易忠海听得清楚。
易忠海嘴里嘟囔着:“这个老何真是不懂事,帮他照顾了这么多年的柱子和雨水,回来都不知道来看一下。”
其实他还是有些心虚,毕竟没有把何大清的信交给傻柱兄妹,但是很快又告诉自己,不把信给他们都是为了他们好,傻柱是一根筋,知道何大清寄钱给自己,再不接受自己的帮助可怎么办。其实这样久了,自己都相信了
后院,聋老太太斜靠在椅子上小憩,她在等着一大妈来送晚饭。
许家,徐大茂下乡去放电影了,预计得三天后才能回来。娄晓娥自己在家也懒得做饭,便拿出糕点对付了一口,懒洋洋的躺在炕上,不愿动弹。
二大爷自己坐在八仙桌旁,三钱小酒盅已经摆好,旁边还放着一瓶散白。儿子刘光天、刘光福远远看着,显得有些畏畏缩缩,厨房里伴着油锅窜起白烟,二大妈麻利的摊好了两个鸡蛋、装盘,呼叫着刘光福把鸡蛋端进屋里。
棒梗放学后也不写作业,和几个相仿年岁的小孩带着小当,在院子里疯玩,小当还不时偷偷的舔一下奶糖,甜甜的。
大院里的路人甲,路人乙等人的家里,重复着相同而又不一样烟火。
何大清将熟食切好,摆盘,酱牛肉、酱窝骨筋、凉拌猪耳、猪头肉,卤驴肉,闻着就有食欲,再蒸上一盔大米饭,齐活。
至于鸡绑着翅膀和双腿扔外面窗前。要等着傻柱回来炖。虽然有何大清做菜的记忆,前世也为了孙子和应付絮絮叨叨的老太婆会几个后世拿手菜?但是对于能躺着就绝不坐着的何大清,干点简单的象切个熟食啥的还成,至于拨鸡毛、炖鸡这样大活,开玩笑,有傻儿子为什么还要自己动手?
再说,雨水说要回的晚一些,好饭不怕晚,急个什么劲。
傻儿子迟迟没有回来,何大清看见窗外探头探脑的贾张氏,心念一动,走出门:“贾嫂子,柱子还没回来,让你儿媳妇过来帮个忙炖个鸡呗,今晚饭你家也别做了,都过来吃”。
贾张氏听到这话,心中暗喜, 但是还强忍着一脸平静的说:“就帮个忙,他何叔你也别客气。” 说着,抱着槐花回头朝屋里喊道:“淮茹,淮茹,粥别熬了,去帮你何叔把鸡炖了,粥我来熬。”
秦淮茹应了一声,先出门向何家正房走了过来。
何大清看看窗前手脚麻利收拾着鸡的秦淮茹,不禁暗叹,这个小寡妇勤劳漂亮,符合这一代的审美,也难怪,傻儿子会栽在这个有三个孩子的小寡妇身上。
见贾张氏不住的探头探脑,何大清也要避讳一下,便和秦淮茹交代一下,自己到邻里去转一圈。
先来到后院,进了聋老太太屋里。
老太太听到声音醒来,以为是一大妈来送饭,抬头见却是何大清。立刻转为一脸怒气的说:“你还知道回来,我以为你自己的儿女都不要了呢”。
何大清赔笑道:“老太太,哪能呢!这不是当时有事,我也没有办法。再说有您老人家在,我也放心。”
聋老太太哼了一声,但听了他的话,也没再摆脸色。问道:“那你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我那耷拉孙到现在连个媳妇都没找到,我老太太这个急哟…你说你这个当爸的也不着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