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省城的绿意正浓,街边的垂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蓬勃生机。省政府大楼内,王晓东伫立在窗前,目光凝视着远处一片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身为副省长,他肩负着推动全省绿色产业发展的重任,然而前行的道路上,困难如荆棘般丛生。
王晓东的影子被夕阳拉得老长。玻璃映出他紧锁的眉峰 —— 施工中的工地上,起重机吊臂正把钢筋水泥往荒地上摞,轰鸣声响得像在他太阳穴里敲鼓。
省政府三楼会议室的白炽灯刺得人眼睛发酸,投影幕布上 “全省绿色产业发展困局与对策” 的标题在众人头顶明晃晃地挂着。王晓东转着钢笔,扫过会议桌前七八个部门负责人:“上周青山集团的转型案例大家都看了,现在说说,怎么让全省的企业都动起来?”
工信厅老吴率先开口,推了推下滑的眼镜:“最要命的还是钱。上个月统计,六成企业觉得绿色改造前期投入太高,有个纺织厂老板说,光上套污水处理设备,就得吃掉三年利润。”
“技术瓶颈也卡脖子。” 科技局小张翻着笔记本插话,“咱们省能做新能源核心部件的企业就三家,光伏板的关键材料还得从外省进。”
王晓东抿了口凉透的茶,目光转向窗外连绵的雨幕。突然,他把茶杯重重一放:“老吴,你去联系省农信社,搞个‘绿色贷’,利率比普通贷款低两个点,企业拿技术专利就能抵押。” 又转头对小张,“你牵头搭个产学研平台,把高校实验室和企业生产线打通,让技术能落地。”
财政厅老李皱着眉头插话:“王省长,贴息贷款和平台建设都要钱,今年财政预算本来就紧张...”
“那把环保不达标的企业罚款翻倍!” 王晓东敲了敲桌子,“还有那些卖砂石的矿山,让他们按开采量交生态修复基金。” 他掏出手机翻出张照片,“看看隔壁省,光碳汇交易每年就能入账几个亿,咱们也得跟上!”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发改委老周清了清嗓子:“可市场端也得跟上啊,老百姓不一定愿意多花钱买绿色产品。”
“这就是宣传部门的活儿了。” 王晓东看向宣传部的小王,“下周开始,搞个‘绿色生活节’,商场卖环保家电打折,社区搞垃圾分类积分换礼品。对了,咱们政府机关带头,下个月起办公用品全换成再生材料。”
散会后,王晓东在走廊撞见抱着文件匆匆而来的小张。“王省长,您真觉得这些办法能行?” 小张小声问。王晓东望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空,笑了:“不试试怎么知道?就像在黑屋子里找开关,总得伸手摸一摸。”
“王省长,青山集团的项目申报材料送来了。” 秘书小张抱着文件夹推门而入,冷气裹着油墨味扑面而来,“不过... 这次还是传统建材生产线。”
王晓东转身时带翻了桌上的绿萝盆栽,黑土洒在摊开的《全省绿色产业发展规划》上。他弯腰收拾,突然听见手机震动。是省发改委老周发来的语音:“王头儿,青山集团的赵总刚在我办公室拍了桌子,说绿色转型成本比利润都高,这项目要是卡着不批,他就带着资金去隔壁省...”
电梯叮咚声打断思绪。门开处,青山集团董事长赵德发挺着啤酒肚跨出来,身后跟着两个拎公文包的助理。“王省长,可得给我们中小企业留条活路啊!” 赵德发老远就伸出手,大金表在灯光下晃得人眼晕,“我那生产线刚投产两年,现在全改成光伏材料车间,银行贷款都还不上!”
王晓东请他们在会客区坐下,给每人倒了杯绿茶:“老赵,你还记得去年全省雾霾红色预警时,幼儿园停课三天吗?” 他点开手机里女儿戴着防尘口罩的照片,“我闺女问我,爸爸什么时候能看到星星?”
赵德发的喉结动了动,抓起茶杯猛灌:“王省长,不是我们不想转。您知道改造一条生产线要多少钱吗?我们账上能动的流动资金,还不够买两台环保设备。”
窗外不知何时下起雨来。王晓东盯着雨帘中模糊的工地,突然想起上周在高校调研时,材料学院张教授展示的新型秸秆复合材料。他掏出手机拨通号码:“张教授,您那个能替代钢筋水泥的专利... 愿意和企业合作吗?”
三天后,王晓东带着赵德发等人走进高校实验室。张教授戴着护目镜,把粉碎的秸秆倒入搅拌机:“这种材料强度是传统建材的 1.2 倍,成本却低 30%,而且完全可降解。” 赵德发抓起成型的样品反复摩挲,突然抬头:“王省长,要是能解决前期技术入股和银行贴息...”
“这个我来协调。” 王晓东的声音里带着久违的笑意,“不过老赵,你得答应我两个条件:一是生产线改造必须在半年内完成,二是...” 他目光扫过实验室墙上的环保标语,“把你们工地的扬尘监测数据实时公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