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闻言,连连摇头:"老爷有所不知,我这国王昏庸无能,文臣不贤,武将不良。
只是我这金光寺宝塔之上,常年祥云缭绕,夜间更是霞光万丈,千里之外都清晰可见。
他国君臣以为这是天降祥瑞,这才年年朝贡......
可就在三年前的孟秋初一子时,突然天降一场血雨,血红如墨,腥臭难闻。
满城百姓见状,惊恐万分,民心大乱,从此......"
说到此处,和尚已是泣不成声。
"唉,自从我金光寺的宝塔蒙尘,往日那璀璨祥瑞的宝光便消失殆尽。
四方夷国见此异状,以为我朝失了天眷,便不再前来朝贡。
我王得知后,龙颜大怒,本欲兴师问罪,可朝中的文武大臣却纷纷进谏,一口咬定是我寺僧人监守自盗,偷走了塔上的宝贝,才致使祥瑞不再,辱没了大国威严。
那昏庸的国君也不派人仔细查探,就派了些昏聩无能的官员前来抓人。
我们这些僧人本就不明真相,面对那些严刑拷打,师父、师祖他们哪里承受得住,都被活活折磨致死。
如今只剩下我们这些年轻些的,整日戴着枷锁,含冤受辱……
还望老爷大发慈悲,救救我们的性命啊!"寺中僧人满脸悲戚,声泪俱下地诉说着。
唐僧闻言,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此事确实蹊跷,难以明辨。
一来是朝廷官员未能查明真相,失职在先;
二来,或许也是你们命中该有此劫难。
不过,既然是天降血雨导致宝塔污浊,你们为何不将此事奏明君主,反而甘愿在此受苦?"
僧人们无奈地摇头叹息:"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哪里能参透上天的旨意?
何况连前辈们都无法分辨其中缘由,我们又怎敢随意揣测圣意?"
唐僧转头问身旁的孙悟空:"悟空,如今是什么时辰了?"
孙悟空火眼金睛一扫,答道:"申时前后。"
唐僧神色凝重地说:"我本打算进城面见国君,倒换关文。
可如今这僧众蒙冤之事尚未查明,贸然进言恐怕难以奏效。
我离开长安之时,曾在法门寺立誓,西方路上逢庙烧香,遇寺拜佛,见塔扫塔。
你且去找一把新扫帚来,待我沐浴更衣后,清扫这宝塔,顺便查探一番这污秽的源头究竟为何。"
僧众们一听,赶忙取来一把厨刀,递给猪八戒,急切地说道:"老爷,您就用这刀砍断铁锁,把小和尚们放出来吧!
也好让他们烧火做饭,服侍老爷们沐浴用斋。
我们这就去街上化缘,寻一把扫帚回来。"
猪八戒咧嘴笑道:"开锁哪里用得着刀斧?
那位毛脸雷公嘴的老爷,可是开锁的行家!"
孙悟空闻言,大步上前,施展解锁法术,伸手轻轻一抹,只听"咔嚓"几声,几把锁簧锁链纷纷落地。
小和尚们重获自由,欢天喜地地跑去清洗锅灶,准备茶饭。
用过饭后,天色已近黄昏。
几个外出化缘的和尚匆匆赶回,带回了两把崭新的扫帚。
唐僧沐浴更衣,换上一身小袖褊衫,脚蹬软公长靴,手持扫帚,正要前往宝塔。
孙悟空神色警惕地劝道:"既然这宝塔被血雨玷污已久,长时间无人打扫,恐怕已滋生邪物。
老孙放心不下,与师父一同前去。"
唐僧点头,欣慰道:"甚好!甚好!有你相伴,我便安心许多。"
师徒二人手持扫帚,先来到大殿,点灯焚香,虔诚祷告:"弟子陈玄奘,奉东土大唐天子之命,前往灵山参拜我佛如来。
如今行至祭赛国金光寺,见寺中宝塔受污,僧众蒙冤。
弟子愿虔心扫塔祭拜,望我佛显威,指引污秽之源,解救这些蒙冤受屈的同道。"
祷祝完毕,师徒二人踏入宝塔,从第一层开始,一层一层仔细清扫。
当他们扫到第七层时,已是二更时分。
唐僧连日赶路,又辛苦扫塔,此时早已困顿不堪。
孙悟空见状,心疼地劝道:"师父,您且坐下歇息片刻,剩下的由老孙替您扫。"
唐僧强撑着问道:"你可知这宝塔共有几层?"
孙悟空答道:"应是十三层。"
唐僧坚定地说:"须得全部扫完,才合我立誓的心愿。"
然而,又勉强清扫了三层后,唐僧实在腰背酸痛难忍,只好在第十层坐下,喘着粗气说:"悟空,还是你替我把剩下三层扫了吧!"
孙悟空抖擞精神,接过扫帚,独自向上清扫。当他来到第十二层时,突然听到塔顶隐隐传来说话声。
孙悟空心中大惊:"怪哉!怪哉!这半夜三更的,怎么会有人在塔顶?定是邪物作祟!"
他将扫帚夹在腋下,从明窗纵身而出,踏着祥云,直往塔顶飞去。
只见塔顶十三层的塔心处,两个妖精相对而坐,中间摆着一盘一碗一壶,正兴高采烈地猜拳行酒。
孙悟空怒目圆睁,掏出金箍棒,闪身而入,大喝一声:"好个妖邪!原来塔上的宝贝是你们偷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