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周突围记
“叮——”手机日历推送闪烁,林夏盯着“距期末考倒计时7天”的提示,狠狠咬了口手中干硬的面包。此时是晚上十点,她刚从图书馆抢占完座位,正囫囵吞咽着晚餐。周围同学或皱眉刷题,或小声讨论知识点,空调嗡嗡声里,期末周的窒息感愈发浓烈。
林夏就读的中文系,看似“岁月静好”,实则期末周要和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三座大山死磕。她望着书包里堆成小山的复习资料,想起一周前还在为社团话剧表演忙前忙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当时导演说“就差你这女主角撑场子”,她头脑一热就应下,哪料到排练和复习撞得粉碎,如今只能在缝隙里疯狂补作业、背知识点。
“林夏,古代汉语的虚词用法总结好了没?”前排的学霸室友苏瑶突然回头,手里转着的中性笔甩出银白弧线。林夏苦笑着摇头,苏瑶立刻把自己整理的笔记推过来:“拿去!先秦虚词我总结了三天,记住‘之、其、而’的特殊用法,考翻译肯定用得上。”林夏接过笔记,纸张上的字迹工整如印刷体,边角还标着易错点,眼眶瞬间发热。
第二天清晨六点,图书馆门前早已排起长队。林夏裹紧外套,听着身旁同学小声背“《狂人日记》的文学史意义”,默默在心里把现当代文学提纲过了一遍。开门瞬间,人群潮水般涌入,她眼疾手快抢到靠窗座位,刚坐下,就发现斜对角是同专业的陈默。陈默是出了名的“卷王”,此刻正把《文学理论教程》摊开,红笔在书页上划得密密麻麻。林夏暗叹一声,掏出古代汉语教材,强迫自己进入“入定”状态。
可复习进度像蜗牛爬,文学理论的“接受美学”怎么都理解不透,古代汉语的通假字也总混淆。下午三点,林夏盯着“‘蚤’通‘早’”的知识点,困意突然汹涌袭来,脑袋一歪差点栽倒在桌上。恍惚间,她看见陈默起身接水,苏瑶抱着一摞书进来,连社团里的话剧搭档许航也抱着电脑坐在不远处,屏幕上是现当代文学的论文资料——原来大家都在期末周的战场上咬牙坚持。
“不能睡!”林夏掐了掐自己的脸,起身去接咖啡。咖啡机前,她和许航撞个正着。“话剧排练那晚,你不是说‘女主角要是挂科,话剧可没灵魂’嘛。”许航挠挠头,把刚做好的复习大纲塞给她,“现当代文学的重点人物分析,我整理了,你救场那么多次,我救你一次复习。”林夏看着大纲上清晰的框架,从鲁迅到沈从文的脉络一目了然,嘴角扬起笑,“许航,你这是‘曲线救国’啊。”
回到座位,林夏重整旗鼓。把苏瑶的虚词笔记、许航的现当代大纲和自己整理的文学理论碎片拼接起来,像拼图般慢慢补全知识体系。夜幕降临时,图书馆里的人非但没少,反而多了起来,走廊上背书的同学排成队,有人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人背“文学活动四要素”,声音交织成独特的期末周交响曲。
倒数第三天,林夏终于把所有知识点过了一遍,却在模拟题上栽了跟头——古代汉语翻译题错了一半,文学理论论述题答不到点。她攥着满是红叉的试卷,眼眶泛红。苏瑶察觉到她的异常,拉着她去操场散步。夏夜的风裹着青草香,苏瑶指着星空说:“你看,星星也不是一下子就亮的,得慢慢熬过长夜。期末考就像摘星,现在的错题,就是帮我们找到够到星星的梯子。”
林夏擦干眼角的湿润,回到图书馆开启“查漏补缺”模式。把错题逐个拆解,查文献、翻教材、问老师,直到把每个知识点嚼碎吃透。陈默也偶尔抛来几句知识点总结,许航则在休息时发来几个趣味文学梗,让紧绷的神经稍作放松。
考试当天,林夏深吸一口气走进考场。拿到古代汉语试卷,看到翻译题里“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会心一笑——苏瑶的笔记里特意强调过“蚤”的通假用法。现当代文学论述“新感觉派的艺术特色”,许航大纲里的分析清晰浮现。文学理论考“接受美学与读者的关系”,她结合复习时查的论文,洋洋洒洒写满答题纸。
考完最后一科,林夏和苏瑶、许航在图书馆前的紫藤花架下相遇。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许航笑着说:“嘿,原来‘卷王’也会紧张,陈默刚才交卷时手都抖了。”苏瑶翻翻笔记:“不过咱们也算突围成功啦,下次话剧排练,女主角可得好好表现,别让复习拖后腿咯。”林夏笑着点头,望向被晚霞染透的天空,明白期末周的挣扎与互助,会成为青春里难忘的注脚——那些一起啃知识点的日夜,那些彼此扶持的瞬间,比任何成绩都珍贵。
喜欢小说集啊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小说集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