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清晨的阳光刺破云层,却照不进杨垚灵心底的阴霾。她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恶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那些恶意揣测像毒蛇般啃噬着她的神经,甚至有自称"圈内人"的账号爆料,称她的设计稿是林叙白花重金从国外设计师手中买断的赝品。
"杨姐,林总叫您去会议室。"助理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杨垚灵起身时,瞥见镜中的自己——熬红的双眼,凌乱的发丝,再没有昨日在T台上的光彩照人。
会议室里,林叙白正在和法务团队激烈讨论。投影仪上显示着对比分析报告:对方所谓"相似"的设计,不过是截取了旗袍盘扣与金属装饰的局部,而整体结构、工艺细节完全不同。"但网络舆论不会在意这些细节。"法务总监推了推眼镜,"对方显然有备而来,热搜词条和营销号联动都经过精心策划。"
林叙白的手指在会议桌上敲出急促的节奏,突然转头看向杨垚灵:"你还记得制作'星河'时,用的那片清代云锦是从哪收来的吗?"
这个问题让杨垚灵一愣。她闭上眼睛,努力回想:"是苏州的周阿婆,她祖上是宫廷绣娘,那片云锦是传家宝..."话音未落,手机突然响起,是周阿婆的电话。
"垚灵啊!"老人的声音带着哭腔,"那些人跑到我家,说我帮你做伪证!还把我家翻得乱七八糟..."
寒意从脚底窜上脊背。杨垚灵攥紧手机:"阿婆,您别害怕,我马上报警!"挂断电话,她看向林叙白,"他们开始攻击提供老物件的匠人了,这是要断我们的后路。"
林叙白的眼神瞬间冷如冰霜,他抓起西装外套:"备车去苏州。法务部联系公证处,我们要把所有创作过程公证下来。"转身时,他的手指轻轻擦过她颤抖的肩膀,"相信我,这次我不会让你孤军奋战。"
车队抵达苏州时,暴雨倾盆。杨垚灵冲进周阿婆的小院,只见满地狼藉,装着老绣品的檀木箱被撬开,珍贵的布料散落一地。周阿婆蜷缩在墙角,白发凌乱,手里还死死攥着半幅未完成的刺绣。
"他们说我想靠你出名!"老人泣不成声,"这些绣品都是我这辈子的心血啊..."
杨垚灵跪在湿冷的地上,小心翼翼地捡起布料。雨水混着泪水滑过脸颊,她突然想起外婆常说的话:"针脚乱了可以拆了重缝,但人心寒了就难暖回来。"她转头看向跟进来的林叙白,眼中燃起坚定的火焰:"我要开直播。"
"什么?"林叙白皱眉。
"直播复原'星河'的制作过程。"杨垚灵抹了把脸,"从选料到剪裁,从刺绣到金属锻造,每一步都公开。我还要请所有提供老物件的匠人出镜,让他们亲口讲述这些宝贝的故事。"
林叙白盯着她看了许久,突然笑了。他脱下西装外套披在她湿漉漉的肩上:"好,我让整个集团的资源都配合你。"他的拇指轻轻擦过她冰凉的耳垂,"不过在那之前,先去换身干衣服,别感冒了。"
接下来的48小时,仿佛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林氏集团的摄影团队进驻云锦阁旧址,技术人员调试360度全景直播设备,而杨垚灵带着团队重新整理散落的设计手稿和老物件。外婆得知消息后,连夜带着小姨赶到沪市,在工作室支起了临时厨房,每天变着花样给大家做好吃的。
"尝尝这个桂花糕,"外婆把热气腾腾的点心塞进杨垚灵手里,"你小时候最爱吃,每次都吃得满脸都是。"老人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擦过她的脸颊,"那时候你摔了跤,爬起来拍拍灰就继续跑,现在也不能被这点困难打倒。"
直播当天,全网关注量突破千万。镜头前,杨垚灵戴着外婆的银顶针,从展示百年前的织锦开始,讲述每块布料背后的故事。当她拿起针线,指尖在老绣片上穿梭时,弹幕突然安静了——人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看到,一件华服的诞生需要倾注多少心血。
"这是周阿婆传给我的苏绣针法,"她对着镜头展示细密的针脚,"这种'乱针绣'需要把丝线劈成十六分之一的细度,才能绣出渐变的效果。"画面切到周阿婆,老人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认真刺绣:"垚灵这孩子,比我孙女还亲。这些老手艺啊,就该让更多人看见..."
直播进行到金属锻造环节时,林叙白罕见地出镜。他穿着定制西装,却熟练地操作着精密仪器,将液态金属注入模具:"有人质疑这些金属装饰的原创性,"他举起刚成型的银河纹样,"我们的设计图比对方早了整整八个月,所有数据都已公证。"
随着直播推进,风向开始转变。有刺绣博主分析工艺难度:"这种古今结合的技法,没有十年功底根本做不出来。"历史学者则考据老物件的年代:"这些织锦的织造工艺,在民国后就已失传。"当杨垚灵展示出完整的设计手稿,以及与匠人们的沟通记录时,#杨垚灵 原创实锤#的话题悄然登上热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