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一共有三十六个国家,南北是大山,中间有条大河,东西长六千多里,南北宽一千多里。东边和汉朝的玉门、阳关接壤,西边到葱岭为止。河有两个源头,一个出自葱岭,一个源于于阗,汇合后向东流入盐泽,盐泽距离玉门、阳关三百多里。从玉门、阳关去西域有两条路:沿着南山北麓,顺着河西走廊西行到莎车,这是南道;南道往西翻过葱岭,就到了大月氏、安息。从车师前王廷沿着北山,顺河西行到疏勒,这是北道;北道往西翻葱岭,能到大宛、康居、奄蔡。以前这些国家都被匈奴统治,匈奴西边的日逐王设置僮仆都尉管理西域,常驻焉耆、危须、尉黎一带,靠向各国收税发家致富。
乌孙王不愿意东迁,汉朝就在浑邪王故地设置酒泉郡,陆续迁徙百姓充实人口;后来又分出武威郡,切断匈奴和羌人的联系通道。汉武帝得到大宛的汗血宝马后,喜欢得不得了,赐名“天马”,还不断派人去西域求购。出使外国的队伍,规模大的几百人,小的也有一百多人,携带的物资和张骞第一次出使时差不多,后来慢慢轻车熟路,规模才变小。汉朝一年派出的使团,多的时候十几批,少的时候五六批,去得远的八九年才回来,近的也得好几年。
评论
元鼎年间的汉朝,朝堂内外那叫一个热闹,堪称一部大型宫斗加冒险“连续剧”。张汤之死,把官场的勾心斗角、权力倾轧展现得淋漓尽致,各种利益纠葛、私人恩怨交织在一起,上演了一出“相爱相杀”的大戏,也暴露出汉武帝时期官僚体系内部的混乱和黑暗。
汉武帝一边沉迷修仙,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另一边在经济上不断改革,推行新政策,虽然对国家经济有一定调节作用,但也给百姓带来不少负担,水灾、饥荒更是雪上加霜。
在外交和军事方面,汉武帝开疆拓土的野心依旧不减,张骞出使西域堪称“神操作”,虽然过程艰难,但成功打开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交流大门,为后续的“国际交往”和文化经济交流奠定基础,这波“战略眼光”属实超前。但频繁派遣使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能看出汉武帝在对外事务上的“豪横”和不计成本。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汉朝既有开创新局面的高光时刻,也有内部矛盾激化的危机,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