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也夫已止也息也
偃武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以心胜物终莫能胜物或恶之爲物所诱故有道者不处
不离生死而离生死
孚佑帝君注曰战危事也勇逸德也兵凶器也虽有佳兵实
爲不祥故曰不祥之器且穷兵必妨农业多伤性命类干天
地和气凡物无不恶之是以有道者断不以是爲得计而安
以处之也
是以君子居则贵左主柔用兵则贵右主刚兵者不祥之器凶器逆德非
君子之器触来勿与兢事过心淸凉不得已而用之欲求合道乃不合道恬澹爲上常寂
胜而不美求欲凝神神乃不凝而美之者用志不分乃凝於神是乐杀人用心一处无事不办
夫乐杀人者絶欲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凡百从俭故吉事尙左东木主生凶
事尙右西金主杀偏将军居左省心上将军居右全神言居上势则以丧
礼处之若论此事如丧考妣杀人众多六贼兵息三尸自焚以悲哀泣之心死神存战胜
则以丧礼处之孤光独照
又曰夫惟有道者不处佳兵所以君子居则尙左而用兵则
尙右尙右者示不敢专制之意诚以兵爲不祥而非君子之
器其间或用之者势出於不得已也盖其本道致治总以恬
淡无欲爲上若兵之凶器则虽获胜於人不可爲美而以此
爲美者是以杀人爲乐矣如之何其可哉昔孟子语梁襄王
曰不啫杀人者能一之乐杀人者宜乎难得志於天下也推
而至於凡事之吉凶则吉居左而凶则居右矣是亦仪礼祥
车纩车以分左右之义卽如行师将之偏者何反居左将之
上者何反居右此其中有二义焉一则谦而不欲自尊大也
一则退而不欲乐杀人也虽勇居上势故甯右而毋左焉夫
居上势而处右则不见可忻惟见可悯是视兵势之如丧也
故卽以丧礼处之如秦穆夫人披发登台而请晋惠非以丧
礼处之而何所以杀人众多屍横遍野目不忍见耳不忍闻
此犹得窃欣其得志乎悲哀泣之而已所以君子於战胜不
以爲吉转以爲凶而彻乐不悬食旨弗甘多以丧礼处之者
良以兵固不祥之器也夫丧非不祥者乎以不祥之丧处不
祥之兵礼也
圣德章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应化无方朴虽小至微天下不敢臣道爲万化之君侯王若能守抱一
万物将自宾宾服从德
孚佑帝君注曰首篇云可道非常道可名非常名以道不可
以道名也故此章直曰道常无名然终於无名则天下又安
知有道乎是有朴在不可名而犹可名者也夫所谓朴者何
性也性之爲体寂焉??焉则亦似乎小矣而天下究不得而
域之所谓不敢臣也彼智者可以慧使勇者可以力使艺者
可以才使皆可得而臣之若朴则有而仍无无而又有恍兮
惚兮则亦奚从而臣之哉然虽不可臣而朴则卷之藏於密
放之则可弥六合者也侯王若能守此朴而不攺则本是以
默运潜移无爲成化万物皆自宾服矣
天地相合乾坤交感罢以降甘露一点落黄庭人莫之令而自均一气和太和
又曰露者天地和气之所积而流也润於有形而实施於无
声人君以朴理天下成於有象而实本於无爲其与天地之
降甘露不爽累黍故物被无声之露莫之令而自荣则民沐
无爲之化亦莫之令而自均也
始制有名立法制度名亦旣有因器制名夫亦将知止淡然自足知止所以不
殆知止而後有定
又曰始制卽所谓朴也言道本无名而强爲名之以朴则是
始制有名矣夫道旣有名势必日趋於有日趋於有则已与
物势将从风而靡若水之狂澜无所底止而极意於有全失
夫无矣失无则失朴矣故曰名而无则道隐名旣有矣则亦
当知止以复归於无也诚能知止将还原反朴而何殆之有
哉
譬道之在天下心之在我犹川谷之於江海也在止於善
又曰更取而譬之道在天下万物从而归之犹江海无意於
众流而川谷之水必从而注之也
辨德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外观其物物无其物自知者明内观其心心无其物胜人者有力勇敢於道而化
自成自胜者强眞积力久
孚佑帝君注曰智者分别之谓不知人则是非邪正将何以
辨是亦已之累德则知人尙矣然人苦不自知不自知而徒
知人尤累德也故知人者第谓之智而自知斯谓之明也犹
之恃我勇力以取胜於人仅可谓之有力耳终不若君子尙
义不尙勇力而敬胜义胜以自胜者斯谓之强焉
知足者富安贫乐道强行者有志有志者事竟成不失其所者久观其所以命基愈固
死而不亡者夀妄灭照存
又曰人情多不知足得一冀十得十冀百得百冀千得千冀
万迨强求之终不可得久并其得者而转失之贪之爲害故
也诚能知足则不求富而富矣衞公子荆可风也人类不能
自强遇艰深卓絶之事便推诿不敢向前无志故也苟能勉
强以行仁义则谓之有志矣所者何性也卽朴也吾心之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